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章 帝王家(二)(4/4)

    直到一年之后,一亩田地产量上的数据,居然是之前的十倍,就是因为与之前的对比太过惨烈,宣煜自己看着自己田中所产出的粮食,目瞪口呆,才知道这些利农的东西意味着什么。
    在这个世界,中原大地五分,分为周、靖、魏、楚、吴五国,对照宣汉原本所在的世界,各国的发展和进程应该类在秦汉之后,魏晋之前。如今的生产力水平,是“稻田一亩,得米约三石”的低下,不说对比现代,对比华夏封建社会中后期都是不够看的。
    造成粮食产量原因有很多,有土地的肥沃程度,有气候因素,将近千年不曾更新换代的农作工具,粮种的优劣,还有常年的战乱。
    宣汉在初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凭借着“昏君”、“暴君”的名头,搞出了不少事情。说是“体察民情”,王国之内当时对魏王在内的政府的期待信任很低,就是公信力低下。
    导致大家都心照不宣认为他的“体察民情”不过是一个出去胡作非为的幌子。
    倒也是个幌子,不过却是能让宣汉可以搞出名堂的幌子。
    众人没想到,他带了零星几个人,在政务清闲之时,闲散游荡出宫,还真是去“体察民情”的。虽然只是在王都附近的农田,得到的信息也能让宣汉大概了解到的了。
    贫瘠的土地,干瘪萎靡、长势不好的农作物,“耕者日以却”,力尽才得立锥可种之地。
    也是此刻,宣汉才对华夏的“精耕细作”有了最直观的感受,真的是土地难以伺候,必须要精细的对待。
    要让百姓免受饥饿,宣汉要做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更高产量的粮食,在灾害来临时候,能有足够的粮食保全他们。
    他们所要面对问题巨大,吃饱饭的问题最为重要,但是长远看却最是基础的。
    要解决的不止如此,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