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十七章 新世界的科举之路10(1/4)
    八月中秋,早晚的风里已经很是有了一些凉意。巳时,温暖的阳光洒满了林家的院子。林野正在大书房默背诗经的卫风篇。
    “去卖蚕茧了”林家二房的大伯娘若狮子吼一般的嗓音惊了专注背书的林野一跳。林伯清与林靖和也从书中抬起头,父子二人都皱紧眉头望了一眼外面。
    林家二房的大伯娘在院门外又吼了一嗓子,“姚大嫂,顾二嫂,你们收拾好没,走了,一路去县城卖茧子去。”
    “来啦”姚氏在蚕房内拉长腔调应和了一声,很快,她与侄媳妇何氏,侄子林元和,一人背一大背篓白花花的蚕茧应声而出,几步走到了门边,吱嘎一声,拉开木制的院门,依序而行。
    林野知道,大伯娘与父母今天是去卖最后的一轮蚕茧,昨晚,他们就已经摘好,也与好几户族人约好一起去县城的。
    林家与其他的人家一样,这次养秋蚕收获的所有蚕茧都卖了的。一斤蚕茧的价格在50文钱80文钱之间。茧子分了三个等级。
    林野通过父母了解到,一张蚕在养的很好的情况下,可以收获40斤蚕茧,一般情况下是只能得三十斤多点。
    蚕是一种比较娇气的虫子,热不得,冷不得。若是蚕农伺候的不够精心,导致蚕病多,欠收的时候,一张只能得几斤,十几斤,甚至还有白忙活一季的情况。
    运气好,又伺弄的精心的情况下,一季蚕可以收获7两15两左右的银子。算起来,比种粮食作物划算一些。一年可养四季,春蚕,夏蚕,秋蚕,晚秋蚕。
    夏蚕因为天气热,所用的时间更短,蚕吃桑叶的时间短,蚕丝的质量也就不如其他的三季。
    其中,春蚕的茧子质量最好,价格最贵。秋蚕与晚秋蚕的质量相差不大,价格也就相差不大,都比春蚕茧子次一等,比夏蚕又高一等。
    林野算了一笔账,觉得卖茧子不如搔丝,织布卖划算,可是,看大人们却没有自己搔丝卖的打算,问父母,父母让他小小年纪,好好读书,少操心闲事,可他认为,这不算是闲事,于是,今日,他实在是忍不住地抬头问
    “大爷爷,咱家为什么不留着茧子搔丝卖,甚至,搔丝出来再织成绢布卖也行呀。况且,不仅仅是蚕丝,绢布更加值钱,蚕蛹与羊肉一个价格,就是卖了蚕蛹也值一笔钱。怎么都比卖茧子的利润高。”
    林伯清惊讶于侄孙问的这个问题,有关于经济民生,不回答不大好,思忖了一会儿,点着正竖着耳朵听侄孙讲话的儿子林靖和吩咐道“老大,你是大伯,又读了这么多年书,也帮着陶氏养过蚕,卖过茧,且又准备去参加科考,那么,你给柱子仔细讲讲,为什么咱们偏向于卖茧子,而不是搔丝,织绢布去卖。”
    听到“柱子”,总是让林野更愿意想到挺拔青秀的“竹子”,而不圆咕噜粗粗壮壮的柱子。只是想像再与现实一对比,又让人有些无奈。因为林野的年龄小,还不算完全站住了,所以,林家人现在都是喊他的小名,柱子。
    “这怎么又关我的事情”林靖和听到父亲的点名,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意外地挑眉抬眼看了看自己的爹一眼,见他正盯着自己,便又垂眼看看坐在前方小凳子上,正扭转身子望过来的堂侄子,顿了顿,组织了一会儿语言才娓娓道来
    “一年四季,江南的一户蚕农至少收获几十斤,上百斤不等的茧子,还得忙碌田地里早晚两季稻谷的播种,管理,收割,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搔丝,而且,搔丝需要几道工序,工具,技术,人工,还得工人有耐性。
    我们家里,你太爷爷和你爷爷巧手,会制做搔丝工具,家里也有那么二套工具,这次逃难迁移也带着的,但是,你大奶奶她们都是在冬天才会有空闲搔丝纺棉,用不好的蚕丝掺合棉花弹打,做一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