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无关紧要了
他随手就把报纸丢到了一边,连按惯例再翻翻财经版的心情都没了,直接就埋头于大制作的选题工作,重新开始把当前可以制作的名剧都挑出来,一部一部列草纲,为市场调查报告出来做好准备,而村上伊织找的那家调查公司非常靠谱,仅隔了一天半就开始将各种反馈送到了他的案头,特别是他特意要求的针对1626岁年轻女性群体的调查报告被第一个送了过来。
他仔细看着调查报告,研究着专人设计的问题,看着被抽查的女性做出的种种回答,最后得出了结论目前少女漫画没有想像中火热,但势头发展良好,也许再过个三四年就会引起广泛关注,和偶像二次风潮的爆发节点倒好像有点重合。
其中可能有某种因果关系,也可能没有,这个没人能说得准,但仔细回忆一下花样的男子漫画原作,好像是92年开始连载,一直到了03年左右才算完成了主体部分,但什么时候这部漫画将少女漫画从漫画的一个偏门小分支带成主流,记忆模糊记不清了,无法判断。
那提前去拍,有概率引领风潮,也有概率会被观众漠视,果然之前想得太美了
不过他也没急着排除掉这部剧,感觉这部剧仍然是个好选择之一,只是需要看看有没有其它更好的选择。
整整一周的时间,他除了偶尔关注一下人间观察的剪辑情况,时间全都用来分析市场调研报告了,为了求一个最稳的大制作,排除了一个又一个备选,反复纠结后,最后名单里只剩下了一部剧半泽直树。
这是部小说改编剧,原作是三部曲,分别是我们是泡沫入行组、我们是花样泡沫组、失落一代的逆袭,电视剧只是取了其中的精华,原作者并没有参与改编工作,而这部剧他仔细考虑了很久,哪怕没有读者基础,仍然感觉很合适现在拍泡沫经济破裂后,处在大萧条时期的时代背景,和现在一样,应该可以引起很大共鸣,而且这片子极有深度,主角三观很正,又是喜闻乐见的草根逆袭,受众同样很广,不输给花样的男子。
同时,这片子做为职场剧也很有专业性,小说作者就是一个半路改行的银行人,被银行里的工作压力差点弄成了抑郁症患者,为了保命直接跑路回家靠写金融方面的专业书籍谋生,比如如何制作决算书之类,但卖得不好,不得不再次改行写了小说,所以题材基本上都是围绕银行、金融厅展开的,细节十分丰富,剧情合乎逻辑,本身就很吸引人。
更重要的一点是,根据调查报告显示,大银行是曰本精英荟萃之地,非名校生不要,普通民众对那里都很好奇,市场潜力极大,而现在市场上偏偏又缺乏类似的题材,有大空子可钻。
真这么分析了一下,这部剧在他原来的世界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分时平均收视率达到了4229,最高分时收视率有4677,口碑也是极好,拿奖拿到了手软,确实不是没道理的。
只是有个问题,这剧可比花样的男子有挑战性多了,非老戏骨不可演,单找个堺雅人那样的男主角,估计就够他喝一壶的,反正比找一个倔强的小女生外带四个帅哥演员难多了。
为了这结果,千原凛人忙了整整一周,但真出了结果,他直接靠到了坐椅靠背上,拿手捂着脸拼命揉动。现在这个选择有可能决定他的职业命运,甚至决定很多人的职业前途,要下这个决心确实有点艰难,但这就是创作者的宿命吧,永远面对不可知的未来,让人压力巨大,心情沉重,哪怕他这个半抄袭的翻拍者也不例外我真的有能力把这部颇有难度的作品翻拍出来,并且翻拍得好,像另一个世界那样受到观众喜爱吗
这可和世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