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2章(2/3)
世人所轻蔑。王莽篡汉之际,派人去索取传国玉玺。皇太后王政君愤然将玉玺掷于地上,摔断了玉玺的一个角。王莽命巧匠以纯金补上了所缺一角,“金镶玉”一词便来源于此。
    这玉玺传到五代之时,落到了后唐末帝李从珂手中。李从珂对这传国玉玺极为喜爱,常常拿出来把玩。其时契丹废太子耶律倍逃到后唐避难,曾经见过李从珂大宴群臣之际以传国玉玺示众,以为炫耀。那耶律倍最好图书古玩,对这玉玺也是垂涎三尺,在其私下所记的笔记中多有记录。后来石敬瑭引契丹军至洛阳,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传国玺就此失踪。
    北宋哲宗时,有一位名叫段义的农夫在耕田时发现了传国玉玺,送至朝廷。经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是始皇帝所制传国玺。只是此事过于神奇,朝野之中大多数人都不相信,只是这玉玺却从此传了下来。至元朝末年,明太祖以徐达、常遇春为大将,率领二十万明军直逼大都。明军未到,元顺帝便逃出大都,不论逃亡路上何等艰辛,玉玺始终带在他身上。
    大明初年,太祖遣徐达入漠北,穷追猛打远遁之残元势力,其主要目的便是索取传国玉玺,只是最终还是无功而返。直到明孝宗在位之时,有人从漠北逃回,带回了一方玉玺,据说得自成吉思汗后代手中。此后这传国玉玺便深藏宫中,作为皇帝发布诏书的必用御玺。
    赵真是进士出身,在翰林院中又当了三年差,可以称得上是饱学宿儒,不只对各家各派的典籍烂熟于胸,于民间一些私人笔记之类的书籍也多有涉猎。他知道这传国玉玺自李从珂死后便下落不明,其后出现的玉玺十有都是假的,只是历代帝王为求名正言顺,却并不说破。此时看到这方玉玺,赵真心下感慨万千,却又颇为怀疑。当下凝神看去。只见玉玺呈方形,上面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赵真知道这玉玺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命”和“寿”两字的云纹,是以看得颇为仔细。待看到这两个字的云纹时,心下倒信了八成。想起自嘉靖皇帝登基之后,便停用了传国玉玺,改用“受命宝玺”作为御用之玺,其中自然是大有蹊跷。
    此时桑良田也将玉玺仔细看了一遍,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情,转头向赵真看去。两人目光一碰,不由自主地同时点了点头。
    柳生宗岩捧着玉玺,又恭恭敬敬地送至朱炬面前。朱炬接过玉玺,重新包好后放回到怀中。
    柳生宗岩对赵真和桑良田道“两位大人,这玉玺是真是假啊”
    赵真沉声说道“玉玺确是真的,不过这位小哥是从哪里得来的”
    桑良田道“虽有玉玺在此,却也不能说这人便是先帝的皇子。先帝无子嗣,这是天下共知之事。此事太过诡异,咱们还是不敢相信。”
    柳生宗岩背着双手,在地上踱了几步,对桑良田和赵真说道“此事还要从十二年前说起。其时先帝已然发觉朝中有人勾结外藩,意图谋朝篡位。前一年宁王谋反,天下皆以为主谋是宁王一人。而先帝得到密报,宁王只不过是替死鬼,他背后有更大的势力在图谋大明江山。推动宁王举兵是一石二鸟之计,一是试探朝廷的实力,二是借机铲除宁王。先帝知道朝廷内阁已经被那人的爪牙所控制,便借口要亲征宁王,带了亲信前往南京,实际上是想摆脱内阁的控制,借助南京驻军的力量,失败这些奸贼的阴谋。先帝途经梅龙镇时,遇到了一位民间女子,两人有了一夜之欢。那女子竟然怀上了龙种,便随着先帝到了南京。其后先帝在南京离奇落水,身染重病,自知无幸,得知那女子已身怀有孕,便将这传国玉玺交给那女子,要她逃出去后隐居起来,不要被叛贼找到,静待时机,为先帝复仇。当时老夫便在先帝榻前,受命保护那女子逃出了南京城。后面的事情你们也知道了,兴献王进京当了皇帝。嘿嘿,只是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