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城和武陵北城相隔不远,派兵围住绩溪城,剩下的直捣武陵北城,只要占了武陵北城,并快速通过石桥占领武陵南城,只要守住,后续部队及时赶到,那么这条通道就被打开了。
这条通道打开,就不在望江兴叹了,联军也就被一刀斩断,东、西不能相连,除了原西掖国和巴蜀国易守难攻,这一片剩下的诸侯国就会全部落去秦国手中。
这个战略要是实现了,秦军横扫江南易如反掌,夏国也就危险了。
其实这个战略,武岳候也不是想不到,只是想要实现几乎是不可能。
因为联军中也不泛有很多军事人才,岂能看不到这一步,特别张显,他最重视这里,并且令扬威军不惜一切代价逆江而上驻防这里。
巴蜀国虽然加入联军对抗秦军,但是到现在为止他们同秦军并没有发生大的冲突,只起着防御和策应状态。
秦军主要目标是武威国、苏里国和夏国,严格来讲,武威国和苏里国是受到夏国牵连,因为打击夏国,必须的通过这两国,他们隔在中间。
其实还有个苏汕国,可是苏汕国偏北,秦军倒没太重视他,若不然最弱的苏汕国,秦军大军一走一过就把他灭了。
主要目的是打击或者灭杀夏国,所以秦国还是尽量不要同巴蜀国冲突,多面作战秦国也承受不起。
这也是武岳候,没有把主要渡江目标放在那座石桥的原因。
大军要想畅通无阻走石桥,就得先灭了巴陵国和纵掖国一半,可那样一来,这仗就打大了,直接同巴陵国开撕。
别小瞧了巴蜀国,那可是山府之国,国势强盛,实力雄厚,惹毛了这西南猛虎,他出祁山八百里一马平川,可直接攻到建邺城。
猛虎下山势不可挡。
晋阳侯现在被逼无奈,才走这步,但是还是绕开了巴陵国。
但是他要真的成功了,秦皇以及武岳候或许改变策略,暂缓打击夏国为主要目的,转为夺取这条战略通道,那么秦国和巴蜀国就会正面冲突了,那样一来,两国就会出现持久战了。
从短期战略意义上,秦国失大于得,还树立了一个强敌,不得不放任夏国逐渐变强。
可从长远意义上来讲,那还是得大于失。
因为有了这条战略通道,不善于水战的秦军再不用为过黎江而犯愁了。
等磨平了巴蜀国的强烈攻势,解决了北疆东疆的事情,再来对付夏国就容易多了。
到那时武威国想抵抗也不能了。
消灭了武威国就直面夏国了。
通过石桥,大批的兵马过江而来,大批的物质畅通无阻,谁还能挡得住秦国大军的铁蹄。
真要形成这个局面,那联军也就崩溃了。
秦国只要不针对苏里国,苏里国危机解除,他必然退出联军,因为他也不想同秦国为敌。
纵掖国怎能退守大山里,巴陵国灭亡,巴蜀国倒是能同夏国联合,可也只能各自为战,毕竟被人家隔开了,只能相互策应了。
晋阳侯越想越觉得此计可行。
于是秘密调集兵马,准备出奇兵夺取武陵城。
但是这么大的军事行动必须得上报主帅,也就是必须得到武岳候的批准,可晋阳侯知道,他要上报,武岳候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这不符合秦皇既定的战略意图。
他有了这个念头,却怎么也也压制不下去,可是私自行动那可是有违军规,私自调兵抗令不尊会被处斩灭族的。
他上次兵败,虽然秦皇没有太过斥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