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青龙遗宝(1/4)
    要找赵慕云的麻烦,当然要进山。白依依要去“你们去剿匪,我就看看这游戏中峨眉山的景色。”
    峨眉山景色秀丽,有峨眉天下秀的美称。山中又有十处观景的绝佳地点,被称为峨眉十景。排名第一的,便是圣积晚钟圣积寺莲花钟。
    和峨眉山别处的美景不同,圣积晚钟是十大景观中唯一一处人造景观,也是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迹。
    圣积寺,古名慈福院,位于峨眉城南五里处,为入山第一大寺,环境幽古;寺外古黄桷树二株,围可数人合抱,从报国寺向此远望,两株黄桷似一大象;寺内文物众多,以普贤骑象铜像、八卦铜钟、铜塔等最著名;又名圣积铜钟,铸于明代嘉靖年间,为别传禅师所募化,钟铜重量为两万五千斤。
    这座“圣积晚钟”钟趺十二叶,形状如莲瓣,每瓣之上分别铸刻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象征时空的周而复始,故又名“莲花钟”、“八卦钟”。
    据该钟钟体铭文记载钟为明嘉靖四十三年铸造。次年运至峨眉山虹溪桥打磨凿字,明隆庆元年悬于圣积寺老宝楼中,素有“巴蜀钟王”之誉。
    清代诗人谭钟岳曾不辞辛苦,慕名来到峨眉山,对这里的山川、里程、寺观、方位、村舍、林泉胜迹、奇珍妙景均详加考正,查阅典籍,广征史料,栉风沐雨,踏险涉幽,积三年之劳瘁,绘图六十四幅,咏诗四十六首,并第一个提出峨眉山“景之佳绝者有十”的精辟之见“圣积晚钟”即为峨眉十景之一,谭钟岳还特意为其赋诗晚钟何处一声声古寺犹传圣积名。纵说仙凡殊品格,也应如儿觉清心。
    清人王日曾在巨钟一诗中咏赞圣积晚钟“万金熔铸自何年长作龙吟散晓烟。留镇山门开觉路,声声高澈大峨巅。”
    僧人们对声如龙吟、入耳清心的铜钟,在敲打时间和方式上颇有考究;据民国二十四年出版、赵循伯编撰的峨眉山载“其钟每于夏历晦望二日之夕敲击。击法有慢十八、快十八之分,随击随念钟偈,每四字一句,每四句一击,凡百余击始止一说为一零八击,每一击,声可历一分零五十秒。近闻之,声洪壮;远闻之,声韵澈。”
    民国二十五年出版刘上熹的峨眉导游详记也说“每月朔望之头夜乃击之,一年之中仅叩二十四次。所谓晚钟者,因和尚于九点后执灯上楼,口诵经偈,俗云钟句子。初则念一句,则叩钟一次,每句四字,念毕则叩,始缓叩,入后每字一叩,愈念速,则叩愈急。缓十八,急十八,叩至三遍,曰三叩,每叩须诵全文,三次叩有百零八捶。钟声异常宏壮。”
    另载,晚钟每次叩击一百零八下,也与我国古代的物候历有关。物候历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年分二十四个节气,共七十二候。每候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叫“候应”。以每年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气候应相加,其总和正好是一百零八。
    圣积寺曾经坍塌,铜钟也被放置于道路一侧;峨眉山门将铜钟迁移到报国寺对面的凤凰堡上,并建亭覆盖维护;好事者将前诗略加修改,以示其胜景凤凰堡上柏森森,晚钟犹长作龙吟。纵说僧俗殊信仰,一样入耳觉心清。
    据说,以前圣积寺里有个叫做慧宝的老和尚。他四方化缘,修了圣积寺,但是还缺一口大钟。庙无大钟,太不相称。于是他立下誓愿,要化缘铸一口大钟。他出外化缘几个月以后,用竹篾背了一口大钟回来。和尚们见老师父用竹篾背钟,都很惊奇地问“我在外化缘铸了这口二万五千斤重的大钟,正愁路远没法回来。这里,来了一个老公公,给了我这皮竹篾,对我说你用它背钟,一个人就能背回去。我照他的话做,果然背回来了。”于是和尚们就七嘴八舌地商量着怎样安放这口大钟。有的说“放在大殿里,怕不占了半个大殿”有的说“这么重的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