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十五章 田庄(1/2)
    离开护军府,太阳已到中天。
    炽热的光线洒下,晒的人脸疼,虽还未入夏,但气温却急急上来了。
    回去的路上,刘钧一直思考李然的话。
    正如他所说,当前形势紧迫,外有虎狼,内有隐忧。
    一旦局势大乱,他到时候即便想要偏安一隅也不可能。
    所以,身为景州之主的靖王,他的存在便是历史大潮中的一叶扁舟。
    既然注定要经历风浪,那他便不得不去当那浪中的弄潮儿。
    他回到王府,他径直来到勤政殿。
    在书案前坐下,他望着墙上的万国堪舆图。
    景州的地形相对来说易守难攻,守住南北要道,便如同当代的巴蜀,能够独立一方。
    而这就是景州的优势。
    所以按照他的想法,当前最紧要的是想办法夺回外四府,然后关起门来,闷头搞发展。
    如果那天风云突变,他就能苟起来,浑水摸鱼。
    “一个工业,一个粮食,此乃当前之要务。”刘钧喃喃自语。
    当前的大荣国还是个百分百的农业国。
    比起土地,九王中他的封土最小,耕地最少,更不用和大荣朝最大的地主赵氏皇族相比了。
    如此劣势之下,攀科技,走工业道路是他唯一能在这个时代活下来的办法。
    不过这并不是意味着要放弃农业。
    在当代,他的国家拥有全世界最全的工业体系,却依然要保证十八亿亩土地红线。
    为什么
    为的便是形势恶化,无法从外部购买粮食,到时候粮食能够自给自足,不给外人掐了脖子。
    而景州当前同样面临这个问题。
    “粮食是什么粮食就是人心。”
    刘钧的记忆中,还有老靖王对小王爷的谆谆教诲。
    那一年,景州大旱,粮食减收,百姓饥寒,盗贼丛生。
    若不是老靖王到处求取粮食,景州只怕早已毁于饥荒。
    “胡为,咱们王府的田庄在什么地方”
    趁着火绳枪和纺纱机正大批量生产的空闲,刘钧准备把玉米种下,再把红薯和土豆育苗的事吩咐了。
    这样季节一到,田庄上不仅能够种上红薯和土豆,多余的苗子还能给百姓们拿去种植。
    “回王爷,就在景阳城西边的汶水两岸,都是上等好田。”胡为喜滋滋的。
    刘钧见他这个样子,摇了摇头,在古代,最珍贵的资源便是田产。
    只要田产在手,可以什么都不用干,只收租子就行。
    可以说当代的房东有多自在,古代的地主便有多自在。
    “谁负责王府的田庄。”
    刘钧从来没去过王府的田庄,也不知道谁在管这件事。
    “是王爷的亲戚,叫刘让,按辈分,王爷还要叫他一声堂叔。”胡为
    “刘让”刘钧皱了皱眉头。
    小王爷的记忆里的浮现出一个胖墩墩的中年人。
    这个人是刘钧祖父的弟弟一脉的,和他属于堂兄弟关系。
    靖王一脉在景州繁衍了二百余年,除了直系子弟,还有大量的旁支子弟遍布景州。
    一开始,初代靖王念于亲情,都是直接用内库的银子养着他们。
    后来随着子孙渐多,内库逐渐支撑不住,且代数增多,有些旁支关系疏远了。
    再继任的靖王便取消了族谱两支以外宗亲的供养,令其自谋生路。
    不过为了帮扶落魄的宗亲子弟,还是规定历代王府要从田庄的收成中拿出部分银子建宗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