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千六十三章 自私自利(2/3)
什么是对朝局不稳之事

    自然是反对太子顺位登基,从而拥戴晋王上位

    只要现在他答允,就意味着他已经选择站在太子这一边。

    话说回来,李孝恭现在已经打算彻底拥戴太子登基了

    这与两人之前的默契相悖

    见李勣沉吟未语,房俊直接开口道“事已至此,后日大殓之时太子便要登基宣读祭文、大赦天下,还请英国公届时主持大殓,稳定朝局,使得皇位顺利更迭,免除后患。”

    他对于李勣的置身事外、明哲保身是很有意见的,若是寻常大臣也就罢了,不愿牵扯进争储夺嫡这样的旋涡之中,可你李勣乃是宰辅之首、军方领袖,不知多少人都在看着你的态度,等着你的表态,你这般迟迟不肯站队岂不是使得局势愈发混乱

    为了大局着想,哪怕你现在喊一声“晋王万岁”也比闷不吭声更好

    李勣面色不变,对李承乾道“沉之职责乃是维系朝堂稳定,保证皇位承继,只要陛下没有留下诏书废黜太子殿下储位,臣便会坚决拥护殿下。”

    李承乾面沉似水,看着李勣一言不发。

    再是好脾气的人在此刻攸关皇位的情况之下,都难免心头火起,极为不满口口声声传位诏书,岂不正说明这份子虚乌有的诏书有朝一日一定会冒出来

    当然他也明白无论是谁想要与他争夺皇位,为了名正言顺,都会炮制一份传位诏书出来,无论这份诏书之真伪。

    而朝野上下对于有可能出现的这份诏书是否认可,不在于诏书本身,只在于是否符合他们本身的利益

    什么忠肝义胆,什么国之干城,说到底都不过是为了掩饰自身对于利益的贪婪罢了。

    也唯有房俊这样赤胆忠心之人,能够在他储位摇摇欲坠、前程一片灰暗之时有勇气站出来维系帝国正朔,不计个人得失。

    这才是纯臣

    似李勣、萧瑀之辈,不过是深谋远虑、手段高深的官蠹而已,说不上尸位素餐,但绝对毫无风骨、践踏底线,唯一家一姓之前程,而将帝国利益弃之不顾,哪里有半分铮铮志气

    两相对比,愈发感觉到房俊之忠贞仁义,心中暗暗下定决心,只要此番能够顺利登基,此生此世,决不相负

    房俊冷笑道“英国公此言看似公允,不偏不倚,实则湖涂至极。陛下若留下遗诏,何以满朝文武居然谁也不知若他日不知何处冒出一份所谓的遗诏,英国公难道还能信以为真皇位传承攸关帝国千秋大计,若今日踏错一步,任凭皇位遭受践踏,任人皆可染指,他日每逢皇位更迭都必将伴随腥风血雨,一代又一代陷入内耗、纷争,直至帝国底蕴彻底崩颓,这偌大帝国又能坚持几年、传承几代届时,英国公今日之所为,必然被视作帝国倾覆之始源,是对是错,怕是后人难以恭维。”

    家国天下,有些人不是不懂,而是无法割舍家族之羁绊,故而只能迷茫在历史长河之中随波逐流。有些人生逢盛世,做出一些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也无伤大雅,顶多名声略有瑕疵;有些人遭逢乱世,却还是以家族为上,将国家最后一丝底蕴掘断占为己有,故此声名狼藉,留下百世骂名。

    李勣很幸运,因为他是前者,即便再是自私不顾国家利益,顶多史书之上记载一句“任宰辅,碌碌无为”,却也因此造就武则天篡唐为周,险些断送大唐国祚

    从历史的角度去看,李勣做的似乎并无大错,是李治一手将武则天扶持到“天后”的地位足以篡夺国祚。但从时代的角度去看,李勣却是促成武则天篡位的元凶之一,身为宰辅,更是大唐军方巨擘,却在废后这件足以动摇帝国根基之事上采取默然旁观、隔岸观火之姿态,严重失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