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是神使王军团第一次独立行军,虽然有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在执行的时候难免有些磕磕绊绊。本来预计五个小时的行军,最后足足走了六个半小时才抵达目的地。
神使王军团抵达丘陵脚下后,主角让军团躲在一丛灌木中稍作休整。
丘陵往上,就是主角遇到寄生工蚁的地方。而丘陵脚下,目前还没有发现敌人的踪影,也许这里已经不属于敌人的活动区域了。
既然如此,主角也不吝啬一点时间,让行军了半天的队伍稍事休息,补充下体力。毕竟蚂蚁们虽然耐力好,但是同样也是劳不胜逸。
足足休息了半小时,等到后卫部队也全部到齐,掉队的战士也重新回到编制以后,主角终于下令出发。
此时,神使王军团已经进入了临战模式,不再是行军时的一字长蛇纵队。
十个小队作为第一线排成了横阵,以大约一米的宽度,向着丘陵高处搜索前进。
这个宽度已经是主角刻意加宽了正面的效果,以往一个小队的正面只有12只蚂蚁,主角这次将正面增加到了25只,宽度增加了一倍。
这样做可以尽量增加阵型的宽度,在面对数量居于优势的敌人的时候,可以有效防止敌人从侧翼进行迂回包抄。面对数量劣势的敌人则我方可以进行侧翼包抄。
但是缺点是阵型厚度变得单薄,如果战士的战斗意志薄弱或战斗力较低的话,容易被正面突破。
不过主角对神使王军团的战力和意志都非常有信心,这才敢于排出这样的阵型。毕竟寄生蚁巢抵抗起来肯定是全民皆兵的,数量将远多于神使王军团。
而受限于成年的王的数量,以及单个王有限的指挥能力最多可以有效指挥五十名下属,主角这次也没办法派出更多军队。
不过对于新阵型,主角还是有信心的。他这是借鉴历史上古罗马名将大西庇阿在大平原之战中用过的战术。
大平原之战,是第二次布匿战争时,大西庇阿登陆非洲后的一次战役,在著名的也是决定性的扎马会战之前。
当时大西庇阿的军队为了赶在汉尼拔回援非洲前先歼灭迦太基的主力野战军,主动向其挑战。
大西庇阿只有1万5千人马,而迦太基军队是其数量的两倍。因此占据兵力优势的迦太基军队大胆列阵会战。
这一仗,迦太基军队将精锐的西班牙伊比利亚雇佣军放在中央,罗马军队则仍然展开传统的三线阵列。
开战不久,迦太基军队的左右两翼骑兵就被击溃。但是战线中央的伊比利亚雇佣兵作战却极为顽强,使得兵力劣势的罗马军队无法取胜。
西庇阿见中央战况胶着,而两翼已经取得了完全的行动自由,立即下令变阵,让罗马军团的第二第三列的步兵从中间分开,分别挺进到第一线的左右两翼。
这样,罗马步兵就由三线配置变成一线排列,阵形延长了三倍,又因为两翼有完全的行动自由,罗马军团得以一下子包围了迦太基阵形中央的伊比利亚步兵。
这些伊比利亚勇士自知逃生无望后,在罗马的包围圈中战斗到最后一人,全部阵亡没有一个幸存者。直到死绝,他们都保持着战斗队形。
但是他们的勇敢已经无法改变战役的结局,这一战迦太基军队惨败,在汉尼拔回援之前再也没有与罗马军队野战之力。这一战也充分体现了大西庇阿的战术素养,证明阵线宽度对于取胜的重要作用。
我们的视线回到神使王军团这边。
在第一线十个小队背后,其余二十个小队分为两列紧随其后,三列之间留有一定空隙。整个军团的阵势大致为一个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