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边关大捷的消息成为了各地快讯的头条,官员、百姓都在谈论着这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上官文池和李文德二人却高兴不起来。李文德接到伍峰的消息后,立刻调兵遣将进行了一番安排。
他派出两路大军,秘密驻扎在雁门关外不远处,与雁门关呈犄角之势,布好一个袋子,只等敌人进来。
一旦巫族大军来攻,这两支军队便从左右两侧掩杀,冲乱敌军的队形,令他们首尾不能相顾,然后关内守军趁敌军慌乱,率军出击,可一举击溃敌军。
然后上官文池领军,在巫族大军后撤的途中拦截,两路大军前后夹击,便可以全歼来犯之敌。
只可惜,计划很圆满,现实太骨感。
实际交战中,左右两路大军确实冲乱了巫族军队的阵脚,但是对方将士的作战经验非常丰富,很快就稳住了阵脚,并没有太过慌乱,反而更加拼命,以图杀出条血路来。
反观人族将士,面对巫族士兵的凶狠拼命,反而畏惧不前,个个惜命不前,甚至不少人临阵脱逃直到李文德下令督战队杀了一些逃兵之后,才渐渐稳住了局势。
但是巫族军队,此时已经彻底稳住了阵势,前军变后军,后军变前锋,缓缓撤退。
另一边,上官文池领军攻占白关进行得非常顺利,因为他们几乎是兵不血刃的就夺回了白关。白关的巫族残余军队,本来就是为了迷惑大周,看到大周军队来攻,马上骑马撤退,并没有进行什么有效的抵抗。
但是接下来的长途急行军,就是丑态百出,各种状况都有。军队阵线稀稀拉拉,东倒西歪,士气全无。
很多军士从来没进行过这样的急行军,脚底满是水泡,一个个叫苦连天,将领们更是养尊处优惯了,吃粗食睡帐篷,哪里比得上自己的绣衾锦被,一时间怨声四起。
上官文池治军,在所有边关将领中还算是比较严的,可是,长期以来大周无战事,军队早就腐化不堪。很多人来当兵只是为了混个饭饱,不少权贵子弟来军中挂职,也只是挂个职领个晌,连营地在哪都不知道。
还有些像呼延河这样的,来到军营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履历更加好看些,为将来仕途晋升增加筹码,在美人面前多些夸耀的资本而已。
承平太久,军人的血性早已丢失殆尽。偶尔有几个如上官文池和李文德这样的将领,也难以扭转整个国家军队的风气。
况且军中关系,错综复杂,不少将领,都是朝中权贵的亲戚,想要整治,不是他们想做就能做到的。
所以,看到这种行军状况,上官文池尽管心急如焚,却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命督战对尽力催促。
到达目的地之后,上官文池就地修整,布好埋伏阵线,做好战斗准备。谁知,这些大周军队与巫族退军刚一接触,便几乎全线崩溃,要么畏战不前,要么干脆装死。
又没杀到我们大周境内,干什么那么拼命你们谁爱拼谁拼,反正老子小命要紧,死道友不死贫道的道理都是懂的。
上下将士,抱这种心理的不少,直到上官文池也下令督战队,对畏战不前者进行血腥镇压后,才制止了溃逃的发生。
经过两军的前后夹击,总共四十万大军的包围攻打,终于将巫族大军击退,杀敌两万余人,俘虏三千,缴获牛羊马匹无数。但是,敌军主将成功逃脱,仍然带领剩余的六七万人,冲破包围圈,逃回草原深处。
这一战,泗水关战损四万多人,雁门关更是死伤六万多,可谓惨胜
战后,两位将领都是心情沉重,默不作声,各自带领军队回归各自关口。
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