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说什么呢
除了说这帮家伙不愧是在场面上打滚了几十年的老硬币之外,真的是找不到什么别的形容词了。
而夜宴这部电影,其实对冯刚的重要性真的比方云墨所想象的还要重得多
在华国内地的导演圈子里,后世比较公认的是三个人各有风格。
张一谋擅长美术风格,大场面的运用,对于挑选演员和看人很有心得,但是不擅长原创故事,所以他更看重剧本和原著改编;
程恺戈家学渊源,有底蕴才气,但是貌似一辈子的才气都花在了霸王别姬上,从米国回来以后就总想着要拍出来一部能够超越霸王别姬的电影,但是自从无极之后,他却陷入了越是想要发力却始终够不到点子上的问题,屡败屡战却又屡战屡败
他也是三大导演之中,后世观众评价最低的一个。
而冯刚却和前面两位不同。
前面两位好歹经受过正统艺术学院的学习和熏陶,别管在学校里学的是不是导演这专业,但起码都是属于上面有人的那种
可冯刚却不一样。
他是野路子出身,做美术进入影视圈的,他和那些“第五代”学院派不同,他更接地气,更世俗一些,虽然第五代们也拍小人物,但那些小人物就算是挣扎在底层,也是为了生存,而冯小刚拍的小人物,是为了生活。
而这也是为什么冯刚早期的贺岁片三部曲甲方乙方、不见不散以及没完没了能够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因为冯刚所拍摄的东西,更现实,容易产生观众的共鸣,所以大家爱看。
在通常情况下,大部分的导演都会遭遇一个悖论投资人愿意投资的题材,很有可能不是这位导演所真正喜欢的,而这位导演真正喜欢的题材,却很有可能拉不到投资。
这种情况在华国电影市场还处于国家计划时代的时候,其实是不明显的。
那个时候的电影圈,大家开口闭口谈的是艺术,是创作,是个人表达,投资神马的只要找上级单位申请就好
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华国的电影创作与市场脱钩,但是却让导演们的个人情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表达。
但冯刚却肯定是走不了体制内的道路的。
而很有野心的冯刚也不愿意满足于自己只是一个拍贺岁片的喜剧导演。
于是乎,在贺岁三部曲之后,冯刚其实就已经开始小幅度的调整着自己的创作方向了。
原本的市井小人物换成了文化层次,社会地位更高的主持人,策划师而且最关键的是,冯刚电影里的人物,再也不用为钱发愁了。
正是这样的创作思路,让冯刚的手机、大腕以及天下无贼大获成功,,凭借着这三部电影为他积累的大量口碑,再加上不断成功所带来的强大自信然后冯刚就开始挑战夜宴了。
虽说其中多多少少还是带着点跟张一谋别苗头的意思,但是总体来说,冯刚其实对待这部作品的时候,还是很小心和认真的。
考虑到自己出身市井,对于古代历史题材和故事背景不熟悉,所以冯刚干脆直接借鉴了莎士比亚的经典名著哈姆雷特的基本故事架构,将它用在了自己的电影里。
至于将另一部莎翁名著奥赛罗的部分内容整合进了故事的后半段
估摸着是拍着拍着觉得有点不自信之后的结果吧
一定是的
话说回来,虽然冯刚做了那么多准备,可他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