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祸水东引(3/5)
带来了一位相当特别的客人。

    10月1日当天,为了怕出什么意外,宁卫民亲自来到东京分店坐镇。

    结果没想到,十一点的时候,说好要帮忙解决麻烦的阿霞就来了。

    她当然不是一个人来的,但是她的身边可没有她的那些弟兄们跟随。

    恰恰相反,只是一个年近六十岁的老人。

    身穿西服,看着很和气的样子,个头也不高,以至于宁卫民把他当成了日本人。

    猜测他或许是某个相关企业老板,大概是想和他们做什么交易,阿霞才会带来见自己。

    “您好,初次见面,请多关照。我叫宁卫民。欢迎您的光临,这是我的名片。”

    宁卫民才用日语打过招呼,却不防对方接过了名片后,直接口吐中文,而且还是很标准的普通话,带着津门口音。

    “不要太客气,不用说日语,我也是从国内来的。早听阿霞说过,你是京城人,咱们用家乡话白豁白豁好不好”

    “您您是津门人吧请问您怎么称呼”宁卫民立马也改了普通话。

    “对喽,耳力不错啊。”

    对方一样递给了宁卫民一张名片作为交换。

    而且似乎很久没遇到能一起用普通话聊天的人了,他显得很高兴。

    根本就没给阿霞插嘴的机会,极其兴奋地自己就和宁卫民自我介绍上了。

    “我,姓赵,赵椿树,如假包换的津门人。”

    宁卫民看了一眼手里的名片,上面果然写着“箱屋一家会长赵椿树”几个字。

    虽然这箱屋一家到底是个什么企业,他也搞不明白。

    不过这时候,他是真把眼前这个人当成在日本的同胞,一个普通的老华侨了。

    那甭管人家为什么来的,既然今儿赶上国庆节,就得热情招待招待不是

    于是他也很热情的回应,一下子也把阿霞给撂一边了。

    “这可太让人想不到了,我的师傅也是津门人,他老家是静海。”

    “哦,那我们差的还老远呢,一个城里一个城外,当年我家住在南门外。”

    “那您是哪年过来的啊”

    “1944年,被日本当劳工给抓来的。送到本土山形县干苦役。”

    对方的话让宁卫民忍不住惊呼。

    “哎呀,那您可太不容易了,受了不少苦吧。嗨,就差一年,咱们就胜利了。”

    “谁说不是呢,这就是命啊。那个时候,日本当局违反国际法,将约四万华夏战俘和平民强虏至本土,交给二十五家企业奴役。日本投降后,华工作为战胜国国民,终于获得了自由,但人数只剩下一半。我就算走运的,活下来了。”

    似乎是又想起了曾经不堪回首的劳工经历,赵椿树变得唏嘘不已。

    而这些话更让宁卫民动容,感同身受的充满同情,于是为了不让对方太过难过,他主动跟对方聊起了津门的饮食,还顺便着介绍起了自己店里一些京津共有的菜色。

    比如爆三样,溜肉段,葱烧蹄筋,还有从狗不理学来的十八个褶儿的包子和津门的煎饼果子。

    这下好,果然让对方很快就遗忘了那些不愉快的事儿。

    听说坛宮饭庄居然能为自己做出家乡风味来,这个赵椿树简直高兴坏了。

    不过他还并不着急吃饭,而是兴致勃勃的参观起了餐厅。

    在这个过程里,是一边欣赏坛宮饭庄博物馆一样的陈列品,一边又主动询问了现在的红色华夏,津门的变化。

    他们就这么聊的越来越热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