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百九十六章 一步走对(1/3)
    1985年的元宵节才刚过,京城的商业零售格局就突如其来产生了巨变。

    因为京城市委和市政府向全市各级单位下发一个极为重要的通知。

    要求“全市的重要商业街道两侧的围墙、空地和不对外开放的建筑,都应充分利用来兴办第三产业。自己无力兴办的,应将房屋出租、交换、转让给其他单位或个人去办,或由所在地区政府征用后招标兴建。”

    这等于是说,为促进市场繁荣,在外地人进京生存门槛逐步降低的同时,京城政府也进一步放开了对经营地点的管制。

    这无疑会导致京城的各种大小市场以喷涌的形式出现。

    于是自此,不但大栅栏、西单、银街、王府井、鼓楼、琉璃厂这些老资格的商业区开始了整体性的扩张。

    动物园、红桥、木樨园、雅宝路也开始了冠冕堂皇的工程改造,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聚集地。

    仅西单一地,短短几年内就由区政府出资改造,出现了百花市场、民族大世界、劝业场等多个专营服装的个体市场。

    甚至京城的临街民房,也急不可耐的,开始了民居向门脸儿房的转变。

    在全城各个街道和居委会的支持下,出租临街房用于商业经营不再属于偷偷摸摸的事儿。

    而是逐渐成为了一件光明正大的生财之道。

    为此,张士慧在本月内就和张大勺补签了一份正式的租房合同,并向政府缴了税款。

    于此同时,全城范围内,小商业点儿都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拿煤市街来说,过去街面上也就是粮店、副食店、五金商店和杂货商店而已。

    但在政府的促进下,很快,小饭馆、小发廊、小诊所、小服装店,小烟酒店,都成了街上的点缀。

    哪怕扇儿胡同这样小的地方,球子妈也打开了临街的窗户,开了个小卖部。

    从早上七点能一直开到晚上九点去。

    从此,扇儿胡同的居民们不但买烟买酒,买盐买醋方便了许多。

    关键是公用电话也终于摆在了临街的窗口,有急事打电话不用再进院儿去绕了。

    这对大家的生活来说,无疑属于一种伟大的进步。

    不过说来说去,最大的受益者,恐怕最后还得数到宁卫民的头上。

    因为和大多数人不一样,宁卫民站得更高,就看得更远。

    其实他并不在乎由此而产生的经营便利,那对他没多大意义。

    但换个角度,这件事却可以称之为京城商业地产就此起步的标志件。

    意味着商业摊点和门脸房,伴随着京城市场的进一步繁荣,即将迎来价值重塑。

    考虑到他自己已经完成了第一桶金的积累工作。

    这完全可以说,是政府替他量身定做送来的一份大礼啊。

    要知道,尽管像动物园、红桥、鼓楼,这样自发性形成的露天市场,他没办法再效彷秀水街之举,通过提前埋伏来多占多得。

    可西单的百花市场、劝业场和民族大世界,却都属于官方新开辟的市场。

    这些市场没有长期在此的个体户,市场改造完成后,政府就会以市场名义统一对外招租。

    那不用说,他自然可以通过资本上和人脉上的优势拿到最大的好处。

    今后靠转包摊点当二房东,这是多么省心啊。

    只要想想,过不了几年,自己就能过上躺着赚票子的日子了,宁卫民就美得冒泡儿。

    嘿嘿,说句不算犯狂的话。

    三十年后,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