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百五十八章 吃主儿(2/4)
 不用说,他们来京后的第一件事儿肯定就是找经营场所。

    他们有的人相中了大前门,有的人相中了虹桥。

    这两处,此时都有了一些绿铁皮的散摊儿在招人,是政府为促进搞活经济设置的。

    这些浙将人就主动跑到了工商局去问,“外地人能不能来”

    工商的人回复,“外地人可以租,但得有外出证明。”

    几个浙将人常年做生意的,这个证明自然是有。

    只可惜当他们拿出来后,却发现因为一个小小的偏差,并不管用。

    因为他们的证明抬头上写的是“外省”,而不是“京城”。

    工商的人说,差一点都不行,必须回去重开。

    就为这个,几个人发现没法在城里做生意了。

    这地方再好城里管得严啊,这不成。

    于是大家一合计,他们都是躲债出来的,哪儿敢再跑回去

    恐怕必须得去偏僻的地方才行。

    还是城外好,真要有个万一,比如说日后生意做大了挨查或者有了纠纷,要跑也方便点。

    为此,他们就随便上了个17路车,乘了几站在木樨园下车。

    说实话,完全是随机的,就是从公共汽车里看着房子已经变成了农民的瓦房他们才下的车。

    下车后,他们也是边走边问,先找到了海户屯4号。

    没想到误打误撞,运气不错。

    一进去就是个倒服装的仓库,那是个京城个体户租的。

    再一打听,房租也不贵,差不多十平米才五十块的月租。

    只是人家房主说这儿没地儿了,又给他们介绍到九号。

    就这样,挨个传来串去,这五六个人当天全在海户屯租着了自己需要的房子。

    没有人能够想到,他们在这儿一待就是几十年。

    更没有人会想到,连他们老家的亲戚朋友们,在往后的十几年里,也几乎全因为他们在此地落户,都跟着迁到了这里做服装生意。

    就因为一个抬头的限制,就因为出于对政策管理上的恐惧。

    不敢进城做生意的这些人,无意中促成了日后京城无人不知的京南服装批发市场“浙将村”的形成。

    反过来,和这些两眼一抹黑来京找财路的外地人有所不同。

    这个年头,京城人在做小买卖上,还是有一定得天独厚优势的。

    别看老京城人用“疏可走马,大栅栏密不透风”来形容大前门这块风水宝地的繁华景象。

    但“爆肚冯”作为一家在前门地区的廊坊二条的百年老字号,说重张就重张。

    时年五十的冯广聚是爆肚冯第三代传人。

    1956年,打小就开始学习家传手艺的他没了用武之地,不得不进工厂当了一名车工。

    他这一干就是几十年,冯家的“爆肚”在京城消失了也是几十年。

    原本他也是不打算再重操旧业的。

    可几年前,一位来自海外的,几十年来一直对京城小吃“牵肠挂肚”的老先生突然登门拜访。

    诚心诚意的出高价请他再做一次爆肚。

    并且在吃到了他做的爆肚后,泪流满面,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三十多年了,我终于吃到了梦里的东西。谢谢啊”

    这件事不免让他大受触动,开始意识到京城小吃对于许多人而言,并非只是一口吃食那么简单,这才有了重新捡起手艺的心思。

    也是托了改革开放物资日益丰富的福,就在这一年,终于解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