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百五十四章 东方刀客(3/5)
享受,叮叮当当,刀击案板的声音入耳,也如同音乐。

    完全不同于西餐厨师们平日一板一眼的缓慢节奏。

    但要说最惊人的还得属江大春刀下切出来的菜汁冻条。

    那可是果冻一样的东西。

    “乐个屁”切它,必须比着尺子,用长长的刀,小心翼翼的,才能做到横平竖直。

    连摆盘的时候要用镊子轻拿轻放的,稍不留神就会散碎的玩意。

    可结果到了江大春的手里,这小子就跟切北豆腐一样。

    左划拉几刀,右划拉几刀,上划拉几刀,下划拉几刀。

    就这么轻而易举的完成了。

    结果一量尺寸,居然半点也不差啊,准确的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不用说,此时此刻,在仨法国佬眼里,坛宫这五个人简直就是练过功夫的东方刀客啊。

    太神奇了神奇的都不似凡人了

    可说真的,这其实全是他们外国人少见多怪。

    要知道,西餐和中餐相当关键的一个区别,就是西餐是有烹而无割,而中餐却是烹割并举。

    割者,切也,西餐的肉类,多是大块儿,无所谓切。

    中餐自周朝开始,礼记、论语里就都有了对切法的初步记载和描述。

    唐朝时,已经有了“蝉翼切”的名目,以后刀工越来越发达。

    逐渐形成了切、剁、削、剜、片、剔、划、剩、割、剖、旋等等技巧。

    到了明清两朝,割与烹已经分了工,有名目的切法已经多达一百余种。

    像大酒楼和大饭庄子里,都是割的不管烹,烹的不管割。

    说白了便是“切的不管炒,炒的不管切”。

    管切菜者,名曰“案上的”,管炒菜者,名曰“灶上的”。

    完全不似西餐厨房,一个人又切又炒的,耍全活儿。

    这种细分工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切的不对,绝对不会好吃。

    打个比方,要把肉都切成竖丝,那怎么炒也不会适口。

    所以中餐的各种物质都有各种的切法,一旦切的不对,口味就差。

    不说别的,光葱的切法,就有好几十种呢。

    切时虽然有块、段、条、片、丁、丝、末等等分别,而同一种,也各有不用。

    如块之切法,就有正方、长方、斜方、象眼块、菱角块、棋子块、筛子块、滚刀块、劈扎块等等。

    当然,也正因为切法发达,中餐才能比西餐更加速成,更能入味,花样繁多。

    反过来这方面恰恰就是西餐的短板,限制了西餐的烹饪的速度和菜色的丰富。

    想想看,不管是什么菜,欲做一顿宴席,食材的种类相对来说,都会比较多。

    西洋人因为没有刀工的概念,太过迷信物力,走的一直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路子。

    他们根据不同的烹饪需求,打造了多种多样的刀具和锅,看着是很专业,可那是唬外行的。

    殊不知,频繁更换刀具和锅具,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中餐厨师不大在意刀具锅具的多样性,只专注于提升个人精准的使用技巧,才得以避免因为更换用具的时间浪费。

    虽然这把刀,一口锅看着简单,但具有能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实际上,中餐厨师凭借自身练就的刀工,就能用一把菜刀解决大部分食材的切割问题。

    像切豆腐这类软型食材的时候,针孔中能够穿过几根十分常见。

    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