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百四十章 小银匣子(1/4)
    “一个真正的聪明人,要的就是思维缜密,不急不躁。想在社会立足,没有这两样很难吃得开。你可以不算计其他人,但不能不防着别人算计。做人永远要多个心眼,做事才能游刃有余。你不缺才华,最大的问题就是性情飘忽,沉稳不足。所以你千万要记住了,得意就会忘形,乐极就会生悲。于你个人,最重要的是永远保持小心谨慎、谦虚的求知的态度啊。你能赚到的钱,成就的事儿,永远都是你的眼界和学识决定的,也是你做人态度决定的,没有侥幸”

    “哎,师父,您的话我记住了。都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在您面前,我怕永远都是鼻青脸肿的青啊”

    这番对话就是康术德和宁卫民师徒比试的最终结果。

    今天在折服徒弟的过程里,康术德这个师父,最高明的地方,就是没有咬牙切齿去痛斥宁卫民。

    恰恰相反,老爷子还充分展现了他的包容。

    包容到循循善诱,不厌其烦的反复启发。

    包容到不屑于计较,只等到宁卫民觉得自己的理亏,幡然悔悟。

    但恰恰就是这种居高临下的大度,把“理、利、情”融为一炉的以德服人。

    才能真正使得宁卫民灵魂震撼,无言以对。

    面对这样的师傅,宁卫民还能怎么样呢

    最后能想到的就只有一个字跪

    师父的一片良苦用心,让他再找不到任何借口和理由拒绝抄书。

    他甚至为了曾想要堂堂正正做个废物的念头,而羞愧不已。

    心中涌起了一股想抽自己二百个嘴巴,把惩罚加倍的冲动

    哦,天啊

    这太不理智了

    必须要冷静一下

    总而言之,随后宁卫民不但把自己找到的一对蜡钎,毕恭毕敬奉送给了师父。

    而且也知错就改,不再毛躁,认真帮着康术德收拾起剩下的东西来。

    努力克服浮躁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宁卫民好像一下就变得心明眼亮了不少。

    很快,从放针头线脑的漆盒里,他就发现了一个已经快被蹭掉的印记,写的是“继古斋”。

    从而让康术德推断出,这应是清代光绪年之物。

    此外,宁卫民还在书页里找到一个香山秋景的书签,发现了上面留有沈从文的签名与题字。

    这两件小小成果,都证明了他已经重拾细心和耐心。

    康术德看在眼里颇感欣慰,于是夸奖之余,也就有了继续传授经验和心得的兴致。

    打鼓儿打了半辈子了,老爷子的肚子里就是个杂货铺啊。

    他的眼界早就不限于与文化沾边的东西了,所以经他之手,从写字台里挑出来的东西更多。

    除了翻出一把略有破损的纸扇,一块用了一半的陈墨,一把油光光的算盘之外。

    连一个脏了的八仙人儿,一副旧式样的眼镜,一大卷子的陈年白布也成了他的收获。

    不过正因为如此,宁卫民才能从老爷子的讲述里,知道了更多从别处听不到的知识。

    比如这何仙姑造型的八仙人儿吧,那就是京城过去独有的一种绒制品,今日已经很难再找到了。

    由于是由绒鸟创新而知名的,所以这种绒制品就俗称为“绒鸟”。

    据康术德说,这种东西是将真丝、蚕丝、麻纤维和人造纤维,成绒染色以后,在金属丝上加工制成的。

    复杂的工艺总结成一句简单的话,就是“铜丝为骨、蚕丝为肉”。

    在过去,这种绒制品的用途是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