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卫民那叫一个美,但他错就错在,不该得意忘形,暴露了跳脱的本性。
他居然义正言辞的纠正。
“老爷子,这不是萝卜丝饼,是糊塌子。我是拿萝卜代替了西葫芦做的。”
跟着又卖力的讨好。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特香。冬天吃糊塌子,您还没有过吧也就是您徒弟我,才有这样的创意。您看,外头的树枝光秃秃的,大雪纷飞,咱窗户都冻出冰花来了,这样的酷寒天气。您能吃着夏天的糊塌子,多福气啊要搁以前,就是紫禁城里的皇上也没这福气啊”
这么臭显摆,那他还不是自找没趣吗
谁是师父啊是不是
只见老爷子乐不津儿的“嘿嘿”一声,“行啊,你居然跟我抠上字眼儿了”
跟着转眼之间,就把宁卫民问住了。
“那我倒要问问你,什么是糊塌子这个糊,应该是哪个字”
愣了半晌,宁卫民才不那么自信的说,“那不就是一个米字旁一个胡来的胡吗”
这话差点没让老爷子笑掉了大牙。
“你可真是张口就来啊真是这么简单的话,难道我还会开口问你”
宁卫民倒也光棍。
“行了,老爷子您就别挤兑人了。不是我不明白您老自有深意,而是我太了解您了,既然明知道我已经让您抓住话柄了。那我还反抗什么啊在您这如来佛面前,我就是孙猴儿,越耍小聪明,最后越丢人。那还不如主动老老实实的趴下,您省了力气,我还能长点学问。只要您不把我压在五指山下,我就念您的好。”
这下老爷子是真乐了。
“你小子,没去天桥撂地儿还真可惜这张嘴啊。行,就冲你这么有自知之明,今儿又有孝心,给我做了顿饭。我就再给你说一段儿。让你明白明白。”
“说起这糊塌子啊,你说的那个字儿,确实是京城人熟知的。但不对。因为糊塌子就只能用西葫芦,不能用其他的蔬菜。你想啊,你说这个糊字儿什么意思不就是打成面糊在铛上塌成饼,那跟西葫芦有什么关系应该写葫芦的葫才对呀”
“而要说是描述烹饪技巧呢,用摊显然更正确。过去,我也听有人说应该是火和乎的烀字,那也不对。因为那个字儿指的是在火炉里头烤,烀白薯才是正字哪。那真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宋先生告诉过我,说这种吃食原来是用瓠hu子作原料的。”
“瓠即指瓠瓜而言,学名扁蒲,俗名瓠子,又叫夜开花。原产于阿非利加州,也就是现在说的非洲,这东西不耐寒,我国南方普遍栽培,开白花,嫩果如丝瓜,长圆筒形,绿白色如葫芦。”
“北方人用瓠子做菜,还得从明朝在京建都说起。明成祖朱棣,称帝前封为燕王,民间说的燕王扫北的故事,说的就是他。咱们昌平,十三陵中的长陵,就是他的陵寝。朱棣从金陵迁都京城而定都,国号永乐。在朱棣迁都过程中,强迫江南部分地区的庶农,随他一同北迁。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官兵家属也随军进入京城地区而定居。”
“但生活习惯不会改变。夏季人们喜吃自种的瓠瓜,或炒或做汤均合口味。可瓠瓜性喜温暖潮湿,北地不植。有的移民从家乡带来的菜种有瓠瓜子,就在居地试种,居然结出了瓜,但不如南方长得大。当时粮食紧缺,人们仍沿袭南方的吃法,将嫩瓠瓜擦成丝,放些粗粮和盐,用水搅成稠糊,在鏊子上摊成菜饼充饥,这是主副食合二而一的吃食,省去了做菜的开销。”
“那鏊子与北方的铁饼铛不大一样。那也是生铁铸的,体积较小,内心不是平的,中间略突起一个鼓肚,有铸铁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