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百七十五章 士别三日(1/4)
    俩礼拜的工夫,宁卫民几乎见天跑到文物商店来。

    不但跟两家内柜商店的头头脑脑越发熟络了。

    也凭着这份交朋友的能耐,把两家商店里的好东西淘换走了大半。

    至少明黄釉、孔雀蓝、孔雀绿,这三种颜色为主的瓷器,差不多上年份的官窑,品相好的,全被他扫荡一空。

    此外,他还搜罗了不少明青花、明珐琅彩,康雍乾的粉彩,窑变釉。

    林林总总吧,上千样的好瓷器,他才花了不到二十万。

    要不是还惦记以后继续细水长流,而且还有其他要务急着去办,这小子还舍不得就此收手呢。

    但即使这样,他的贪婪也让两家商店的经理有点脸绿了,情不自禁发出苦笑。

    都说真没想到宁卫民这么能买,把他们压店的东西都掏走了一半。

    还说就此一次,下不为例。

    在京城这地界儿,要说卖画,去哪儿卖啊

    那还用问嘛,当然是奔琉璃厂的容宝斋了。

    琉璃厂是京城中驰名中外的古文化街,就位于和平门外。

    因元代曾于此设窑烧造琉璃瓦而得名。

    明代永乐中期,将元代的琉璃窑又扩大为厂,故称“琉璃厂”。

    不过这块地方真正的兴旺发达起来,那是清代康乾两朝的事儿。

    康熙朝,朝廷下令编纂古今图书集成。

    乾隆朝,朝廷又下令编纂四库全书。

    结果正是这两部大部头的编纂任务,引发了全国各地的大量学者响应,各自带书进京。

    又因内城外城有别,当时除旗族和少量工匠之外,民人只能住在外城。

    于是乎,不但前门附近逐渐变得会馆林立。

    琉璃厂也成为这些学者们,以及进京赶考的举子们,看书、售书、购书和换书的最佳去处。

    与之同时,还引发了金石考古之学的发展与发达,带动了古玩商们来琉璃厂开店经营。

    无论金石、陶瓷、书画、碑帖、古钱币,还是涉及风雅文化的其他行业,均在此情形下发展起来。

    琉璃厂的名气也就这样打响了。

    琉璃厂真正成势,繁荣兴盛以来,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历经三百多年的世事变迁了。

    那么这条街上自然有许多知名老号。

    像容宝斋就是极具代表性的一家。

    容宝斋的前身,是成立于1672年的松竹斋南纸店。

    原本只是一家单纯经营各类纸张以及文房四宝的店铺。

    但这里的木版刻印技艺和书画装裱修复技艺,非常有名。

    乾隆年间,内廷官文用纸、朝廷的考试用纸都是专门由松竹斋的。

    光绪二十年,由业内高人庄虎臣出任店铺经理。

    他为债务缠身,经营陷入困境的松竹斋做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其中就有把店铺更名为容宝斋,并扩充多种业务的决定。

    于是从此,容宝斋不再局限于做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的买卖,还涉足到了买卖书画,以及代客订购书画业务。

    在经营上,容宝斋更秉承“以文会友”的宗旨,着重于与书画名家们保持翰墨情缘。

    从而逐渐成为了书画家甚为信赖的朋友,甚至被视为“书画家之家”。

    正是因此,清末民初时,琉璃厂各家老店为招揽顾客,纷纷争悬名家书画于窗前,引人驻足观赏的宣传活动中。

    其中尤以容宝斋名画最多,最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