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过来,也是因为这样的刊物特性,倒是限制了投放广告的种类。
太商业化的东西和这些刊物风格相悖啊。
至少,诗刊里,你整个电冰箱、电视的,就显俗气。
美术里,你横不能放个录音机、手表的广告吧。
而神仙鱼的繁育技术就完全不一样了。
宁卫民琢磨出的广告,带着时尚和娱乐属性呢,好像放哪儿都挺合适。
因此这也就意味着,或许他的广告通过审核或许能较为顺利,广告费也很可能会比在报纸投放要低一些。
宁卫民事先考虑得比较全面,对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有所准备。
幸好如此,在几家专业性较强,成立时间也较早的杂志编辑部,纷纷给予他拒绝之后。
他并没有因为几次碰壁丧失信心,还保持着继续尝试的勇气。
这才最终找到了他所需要的杂志,签订了他今生第一笔广告协议。
实事求是的说,其实当时宁卫民第一次来到现代青年编辑部的时候。
还曾未开口,他的心就冷了一半。
因为这个刊物的办公室实在太过陈旧了。
从光线到气味,从气氛到摆设,就跟到了年久失修的博物馆似的。
而且不但旧,还很小。
整个编辑部里外就两个屋里,仅有几个七八张办公桌,没有单独的主编办公室。
一眼看去,屋里还没几个人,只有两三个戴眼镜的老头儿和老太太在办公。
甚至当宁卫民提出要做广告时。
竟然会被一位接待他的老编辑,误认为他要等遗失声明或寻人启事之类的东西。
总之,给人的感觉,这样的办公地点根本不符合一份反应青年人工作、生活、情感刊物的正常定位,很有些挂羊头卖狗肉的意思。
但希望往往就是在不报希望中产生的。
正当宁卫民一边掏出自己的广告内容,礼貌应酬似的为老编辑做着解释。
另一边暗中感叹大概自己今日来错了地方,恐怕又要无功而返的时候。
生活中真实的反转情节出现了。
两男一女,三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结伴嘻嘻哈哈的推门走进了办公室来。
而那个老编辑当场如释重负。
赶紧把宁卫民介绍给了其中一个叫魏光明的年轻人,自己脱身了。
结果正因为这个插曲,宁卫民才能真正了解到这个杂志编辑部的真正情况。
敢情现代青年这份杂志是今年年初才刚刚创刊的刊物,正式发刊才四期。
整个编辑部人手比较少,几位上岁数的老编辑都是坐等退休的辅助力量。
仅有的几个年轻人,无论良莠,全得充当主力用,个个都得往外跑。
而这位二十四五岁的魏光明才是杂志社广告业务的真正负责人。
同时还兼任报社的后勤部长和外勤记者,这是刚跑了外勤任务回来。
没辙,分身乏术,一个人就得当三个用。
不过让宁卫民相当欣慰的是,由魏光明接手后,事情开始顺利起来。
魏光明表现得很上路,听说宁卫民要做广告非常高兴,倒水敬烟,相当客气。
跟着坐下一聊,就有点迫不及待直奔主题。
拿出广告价目表,开始热情地跟宁卫民介绍起版面和单价。
看得出,魏光明似乎没有什么商业经验。
因为他表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