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亲生儿子,选择侄子,固然是为了整个家族。可子女都离心离德了,周庆书占据了高位,倒是位高权重了,午夜梦回,难道就没一点遗憾和伤心
若是没有,倒是一件好事。
可若是有,就是笑话了。他稀罕么,柔儿稀罕么
秋氏和周琼估计也不在乎了。
兄妹两个碰头之后,定下了未来两三年的策略,接着就是选址,公开挑选孤儿院的代理人。他们挑选的标准都差不多,就选未中进士的举人。一来,这群人来自五湖四海,在家乡都是有一定名望,教育程度高,没有接受过官场的鞭笞,还有些想做实务、努力上进的劲头。就算油滑贪墨,也有限。
第二,京城居,大不易。他们自身想留在京城,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除了抄抄写写,给人做状师,其他的生存技巧极少。论性价比,算是最高了。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孤儿院的管理只是暂时的,双方都不会定下长期的契约,一年一签。高薪聘请来的“先生“,照顾无家可归的孩子,这算不算是德政,善事
录取要求一经张贴,果然吸引不少落榜的举子,周瑛挑挑拣拣,选了两个,就打发去建孤儿院了。
至于他自己,则忙得不行。六月一过,他中举的消息就传出来了。十六岁的秀才,算不上新鲜。可十六岁的举人,已经出类拔萃了。周瑛再三思考,没有去贡院参加科考,倒不是他自觉才华跟不上,前辈子他不是凭真才实学考上的进士
他是深思熟虑后,觉得十六岁就算考上了,也没什么机会外放为官。留在京城在翰林院和一群胡子花白的老头儿整天对着书本,他自觉没这份耐心。因此,情愿隐忍,等到十八岁再过两年,他身形更挺拔了,就没人会把他当半大孩子看了。
正好,该做的事情慢慢的做,他放慢步骤,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
孙儿中了举人,三房老爷子喜不自胜,高兴至极,大热天的吆喝老友,贪杯喝了不少酒,结果发热,连叫了三天的御医。病去如抽丝,半个月后,才利利索索的下了床。至此后,小王氏就紧紧盯着他,不许他再饮酒,再开心的事情也不许。
烦得三老太爷不行。
“老爷看妾身不顺眼,妾身早就知道了。只怪妾身无用,虽然给老爷生了三个儿子,可没一个读书种子。娶的媳妇还不如妾身,生的儿孙眼看着也不是读书种子。让老爷一再失望。老爷念着前头的孩子,妾身明白。妾身万万不敢有怨。只是,您总该顾惜着自个儿,您若有个万一,妾身也活不了了。“
小王氏四五十岁了,眼泪说来就来,噼里啪啦哭得妆都花了。
周稼无可奈何,只能随她去了。
他悄悄把周瑛叫到跟前,私下塞了不少好东西,话中带着歉意,“不能为你大办了“。周瑛通情达理,“瑛明白。不过区区举人,大肆宣扬做什么。等瑛金榜题名,在老家再建造一道功名牌坊再说吧。“
别的少年郎说这句话,是大言不惭。
而周瑛的口气淡淡的,眼中没有张狂不可一世,只是平淡沉稳,仿佛在说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
周稼看着个孙子,越发满意,觉得周瑛分明是千里驹,能带领周家纵横驰骋数十载的千里驹啊
既欣慰周家有如此出色的儿孙,又惋惜这个孙子,竟然不在他的名下,害得他想操办宴席,都得先问过二房嫂子的意思。
孙子才高志高,如此优秀,那他这个当爷爷的,不能吝啬了。看刚刚送出去的财物,只觉得些许金银俗物,完全配不上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