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庆从一开始就带有很浓的独立味道,成立这两个衙门根本就没有用那些科举里面出身的只会做八股文的庸才。
而且朝廷内部已经学的一身臭毛病的官吏也是尽量不用
他的衙门充斥了很多西学门徒,这些人都非常仰慕华族和西洋的制度,干什么事情都讲究一个效率。
这次赈灾虽然是老翁拿出来的办法,可是真要是执行下去,你还就得依赖富庆三爷的嫡系
大清时报当天朝会结束就开始了印刷,也不用大开版的报纸,就是一张张单开的传单,里面用老百姓能听懂的大白话来传达朝廷的政令。
凡是大清国雪灾区域的乡绅,都有救助乡土百姓的责任,每一名地主都应该保证自己乡间不能出现大量饿死的灾情。
朝廷鼓励各地乡绅地主开仓放粮,而朝廷则不会让乡绅白掏粮食
灾情结束之后,朝廷都会按照市面最高的利息给乡绅们偿还粮食或折算银子
如果乡绅不肯要粮食和银子,那么朝廷将给予乡绅最高的荣誉
一万石粮食可以换一个举人身份,五千石则可以修建牌坊,雕刻石碑
低于五千石的乡绅则由地方县治统一刻碑文留名,后代子孙上官学以及往后三年的税收都有一定的优惠
一条一条,整个赈灾的详细计划都写的清楚明白,全都是大白话根本就不怕百姓听不懂
朝廷里当然有一部分人有疑虑了,他们会担心这样没有监控的赈济,谁能保证乡绅们赈灾数量的准确呢那些乡绅里面会不会有贪污呢
不仅是有人质疑,甚至有人单独向同治帝汇报这样的疑虑
最终还是翁同龢跟富庆大人破迷解悟了
“陛下您到底要的结果是什么您要的不是这些乡绅不贪污,您要的是百姓不要饿死人啊”
“贪污虚报数量的情况肯定会有的,这是神仙都没有办法解决的难题,但是我们要的不是整个过程清如水廉如镜”
“我们要的是百姓少死啊,一定不要饿死百姓”
“乡绅往下发粮食,我们确实无法做到每个村子都监督上去,但是我们也有要求啊,百姓收了乡绅的粮食,就要签字按手印确认的”
“而且最后咱们要重新确认,那些饿死者的签字和手印,都是不算数的这就保证了,地主乡绅必须要保证百姓活着”
“活着比天大,活着就是咱们最重要的任务,朝廷能把这件事办成了,也就算积大德了”
“至于说,这百姓是一石米救活的,还是一升米救活的,这里面乡绅地主又虚报了多少咱们就不要纠缠不休了”
“真的都纠缠到底了,那些人恐怕也就没有什么积极性了”
载淳真的是服气了,三爷和翁师傅这番话才是真正的人生经验呢,这是吧人性给摸成什么样了
这跟元首说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观点其实非常吻合
不能饿死人,这是朝廷遇到的主要矛盾,这是必须要解决的,这是命脉
而赈灾过程中尽量不要贪污,这是次要矛盾,当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发生冲突的时候,次要矛盾必须要让路
先让百姓活下去,再说什么清廉不清廉的问题
大清时报用最快的效率开始印刷传单,一次开印就是十多万张,这些布告通过铁路系统开始向灾区运输,然后各县又通过狗拉爬犁、雪车之类的往乡村里发放。
不过这些都不是最快的最有效率的,这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