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八十六章 昆山景气(2/3)
虞工程结束,让吴中地区彻底摆脱洪涝。

    商议既定,海瑞便马不停蹄的离开了浦东,前往白茆河视察。完事儿后还要继续考察太浦河、望虞河和娄江,年前能回家就不错了。

    赵昊也谢绝了张嵿的盛邀,乘船返回阔别已久的昆山县。

    许是回家的缘故,一年来马不停蹄积蓄的辛劳终于爆发出来,让他忽然倍感疲惫。

    为了躲个清静,赵昊叫马秘书传话回去,不要接风也不要迎接,让自己安安静静的休息几天,待腊月十五苏州再聚。

    赵公子先将高捷送去江南医院,把他交给万密斋和李时珍诊治。一见到赵昊,几位神医便两眼放光,拉着他就要往试验室去。

    “今年搞出了好些新发现,你可得好好瞧瞧”李时珍兴奋的满脸涨红道“都是了不得的大发现,足以颠覆医书的那种”

    “先让我歇几天,缓口气。”赵昊赶忙挣脱开来。让这三人拉住,天黑前别想回家。“明年我一年都在苏州,不差这几天哈。”

    好说歹说,三人才放他离开。

    回到船上时,见外头风平日暖,赵昊便与郑若曾立在船头,看着小澞河上船只往来,两岸日渐景气的样子。

    除了江南医院外,两岸又建起了棉纺场、木器场、农具店、铁匠铺、米面粮油店、牲口行林林总总近百家店铺、几十样生意夹河而市,成为一处绵延数里的市镇。

    这并不是江南医院带来的,事实上为了防止环境污染,江南医院附近一公里内,不准开设任何工场。而且医院物资采购标准极其严苛,也不是这些这些城外市镇上的店铺能生产出来的。

    这里起先主要是为附近的几个农场服务的。农场进行集中管理,统一采购农具、使用耕牛、收购农家肥等等。事实上打破了完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会产生大量的对外需求。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嗅觉灵敏的江南百姓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商机,一家家工场、店铺、市肆也就在澞河镇上应运而生了。而农场和农工们也要出售豆麦菜蔬、鸡鸭鹅蛋、莲藕菱角之类富余的农产品,以及藤编、粗布、竹器之类的手工业品。

    农工们手里有了钱,又要购置家具、购买生活用品。于是这里就进一步演化成农副产品、手工业品及日常生活用品的交换市场,继而吸引十里八乡的百姓来这里买卖经商,让小澞河成为又一个新兴的江南市镇。

    工商业市镇是江南商品经济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遍布江南各大城市之外的大小市镇,是城市与农村的纽带。它们往往坐落在重要的河道两边与跨河桥畔,既能借助四通八达的船运之便,又不受四方城墙束缚,可以恣意发展。

    此外不在城内官府的骚扰也少,贴近农村意味着获取农产品和原料方便,所以在江南,商贾云集人烟稠密、街道繁盛、市场繁荣、工商业发达的市镇比比皆是,繁华程度甚至不逊于城市。

    比如苏州的盛泽、平望、唯亭;嘉定的南翔,湖州的南浔、乌镇,以及嘉兴的王江泾、濮院镇等等

    虽然比起那些大名鼎鼎的江南巨镇来,这一处小澞河畔的市镇还只能算个弟弟。但它的从无到有,本身就是昆山经济终于开始蓬勃发展的标志

    “原先这两岸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郑若曾这种土生土长的昆山人,自然更是感慨良多。“如此繁华的市镇,竟也出现在我们昆山了。”

    “是啊,我们大明的百姓是全天下最勤劳最聪明的。”赵昊笑着点点头道“只要给他们个宽松安全的环境,他们自己就会把日子红红火火过起来。”

    “唉,惭愧啊。”郑若曾叹了口气。宽松、安全说来简单,可这么多年来,还是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