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在家,但是伊莎贝拉在进修的日子里从没有忘记家人与朋友。每个月,她都会给大洋彼岸的亲友写信,也会因为收到的来信而开心不已。
除了日常信件, 她还通过邮寄,或是拜托打算回国的熟人,为安德鲁舅舅带回来了一些设计手稿。
因为自身的家庭背景,还有之前帮舅舅做设计的经验,伊莎贝拉对中、高档流行鞋类非常了解。
再加上身处时尚之都的氛围中,她可以第一时间接触感受到这边的流行趋势。所以凡是有伊莎贝拉参与设计的产品, 在生产后往往很受购买商的欢迎。
来到异国的第一年里,伊莎贝拉旁听了不少绘画和艺术史类课程,有机会也会跟随父亲从前的老师里佐先生学习。但开始的时候, 她并没有什么明确的学习方向。
当她将自己的烦恼讲给里佐先生的时候, 老先生只是笑着让她想想, 不要纠结艺术的形式,只考虑自己做什么的时候最开心。
经过深思熟虑后, 伊莎贝拉将自己的进修方向转到了服饰研究上。所以之后的一年,她花了大量的经理去临摹、总结过去几十年间流行的服饰。
除了日常生活和上课,她也经常主动和同学前往社交沙龙与私人服饰商店拜访,为的就是更好地观察人们的服饰与装扮。
虽然时尚与服装在这个城市有很高的地位, 但是做出这样的决定对她而言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就像伊莎贝拉曾经在信中与卡罗琳说过的那样,
“我很多同学都不理解, 为什么我要浪费自己的天赋去做这些。
毕竟,在多数人,尤其是上层社会人士看来,研究服装是裁缝做的事情,研究鞋子是鞋匠做的事情,研究它们的制造是商人的事情。一位淑女,只要知道什么是最新的流行,如何去搭配,就足够了。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我明明从小就对这些有着浓厚的兴趣,却从十几岁后便不再触碰这些。
但同样也有很多人鼓励我,支持我。
在我们看来,服装的演变就像社会风俗画一样,可以反映太多内容。
我们相信服饰与艺术不可分割,真正流行起来的每一件衣服,每一双鞋子鞋子,每一顶帽子,一个胸针里面,都反映着这段时间的社会变化,表达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以及我们的艺术追求。”
卡罗琳自然是支持她的,当时还专门为此写了一封长信给伊莎贝拉。两人此后也经常在信中探讨相关内容。
伊莎贝拉的选择同样获得了里佐先生的支持,他还曾因此挽留。因为这世界上暂时还没有哪里,比法国更适合研究服饰与时尚。但伊莎贝拉也有自己的坚持。
在她离开之前,里佐先生送给她了一句话
“所谓的艺术原本就是描绘生活的一种方式,服饰和风俗也本来就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你还年轻,想要做什么就应该去做,只有做了,你才知道会不会后悔。”
伊莎贝拉回芝加哥的这班火车,计划在晚上七点多到达。
卡罗琳在下班后同弗朗西斯一起来到了车站,等待着已经很久未见的朋友。结果火车有些晚点,两人便先在马车里休息。
因为伊莎最后一封信里提到自己带回来的行李有点多,所以卡罗琳又雇了在火车站工作的行李搬送工,嘱托他在火车进站之前过来打声招呼。
城市随着太阳的落下一点点暗淡,又在整点时随着路灯的亮起再次变得通明。
夏末的晚风微凉,卡罗琳靠在马车壁上和弗朗西斯一起等待着。恍然间她觉得,时间似乎距离上次在马车里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