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准确的将命令传达到每一个将士耳中,阵型才不会出现慌乱。
一旦有将士出错,影响的就是一大片人。
整个阵型就会因此出现慌乱。
如此阵型,对领兵大将、各级将校、各级兵卒,都有所要求。
不仅要做到令行禁止,还要经常操练,才能做到。
寇季依稀记得,他在后世的时候,后世的很多人对后世的军阵之道十分推崇。
觉得后世的军阵之道,远比古时候要强。
寇季在后世的时候,也十分赞同这个观点。
可直到他亲眼目睹了古时候的军阵之道以后,他才明白,古时候的军阵之道,一点儿也不必后世的差。
不仅如此,还要强过后世的军阵之道。
在通讯设施匮乏的年代,要维持一个兵马数量庞大的军阵,难度远比后世要高无数倍。
寇季跟在朱能身边,一直居于阵中,所以他能看到朱能是如何运行这一座四万多人组成的大阵的。
从入阵的那一刻,到一行人全部出现在了玉门关之前。
朱能只下达过三个命令。
要知道,此时此刻,朱能统领的并不是自己亲手训练出的永宁军,也不是自己亲手训练出的龙神二卫。
而是跟朱能很少有交际的兴。
兴能在朱能指挥下,轻易的完成这么一座军阵。
这说明他们平日里没少在底下训练。
寇季以前有点看不起禁军将士,觉得禁军将士很一般。
如今才发现,自己是因为后世的许多知识的影响,对大宋的兵马存在着一定的偏见。
大宋的禁军精锐,还是很强的。
就凭他们能在一个并不熟悉的将领统帅下,能足成一个完善的阵型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一切。
“砰砰砰”
战鼓声在战场上响起。
如同人心在跳动,催动着人的情绪,跟着一起起伏。
当朱能率领着大军压到了玉门关关口的时候。
玉门关城头上响起了沉闷的号角声。
号角声并不是在提醒玉门关内的西夏兵马,有敌来犯。
而是在传达命令。
早在宋军军营里有动向的时候,李元昊就攀上了玉门关的城头。
早在李元昊派遣兵马冲出玉门关的时候,他就做好了大战一场的准备。
城头上的西夏兵们,弯弓搭箭,对着城下的宋军。
城内的西夏铁骑,手握着刀枪,坐在马背上,随时等待着出城冲杀。
以功代守,是西夏、辽国等势力在作战时候的一种风格。
滚木、礌石、金汁等物。
西夏兵马也有准备。
但他们从没有将战争的胜败,寄托在这些外物身上。
他们更相信自己手里的刀,更相信自己。
每逢守城之战。
率军冲杀,已经成了习惯。
只有宋军才会喜欢躲在城池内,借着城池的便利消耗敌军的兵力。
但不得不承认。
宋军在守城一道上,堪称天下第一。
只要有足够的兵力,足有的粮草。
宋军能在一座城池内待到天荒地老。
西夏、辽国的兵马却做不到。
即便是城池内有数不尽的粮草、数不尽的兵力,只要有人在城外挑衅,西夏、辽国两大势力的兵马,一定会冲出城厮杀一阵。
强如辽国,在守城一道上,也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