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65章 东宫(3/3)
用差钱,越发使的钱荒。

    而贞观这几年,朝廷征对这些情况,做了许多专项的改革,比如更严格的铜禁制度,严禁以铜铸像、造器,严禁铜料出国,严禁囤积铜钱,另一方面鼓励商人开采铜矿,鼓励商人从外面进口铜料。

    再加上铸钱技术的提升,以及金银也开始铸币,并且飞钱、银票这些钞票、纸质票据的出现,都大大缓解了大唐钱荒的问题。

    如今虽说绢还在做为货币使用,可实际上现在真正用绢交易的情况已经大大减少了,百姓们小额交易基本上都用铜钱,大点的交易开始用银币甚至是金币,至于更大额的,已经直接是银行、钱庄的票据了。

    谁也不会傻傻的拉上一马车铜钱,或是几车绢帛去交易,长途、异地更是以飞钱、银票庄票为主,也不会再有人往自家猪圈、地窖里藏许多铜钱发霉长绿。

    另一方面,许多银行、钱庄、柜坊的兴起,则把百姓手里的钱吸入这些金融机构,然后加大了货币的流通率。

    同样的钱币,更好的流通率,必然就越能缓解钱荒。

    到了此时贞观五年,百姓们几乎已经感受不到过去没钱可用这种局面,也很少再出现以物易物的情况了。

    也正因此,秦琅跟新罗等海东四国,率先开始进行这种货币流通的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