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16章 砸饭碗(2/3)
书商找人抄写了许多手抄本的秦琅诗集出售,秦琅的诗集成了如今最受欢迎的一本流行书。
    承乾让秦琅又写了些诗,于是诗仙秦琅秦太白,号青莲居士,秘密刊印的太白诗集拥有三十六首诗,有一半多是以前没有面世过的,承乾认为这样一来,他们的太白诗集,比外面什么诗仙集啊,秦学士诗集这些更有竞争力。
    秦琅对承乾表现出来的干练很满意,“今天直学士们课堂上部置的作业完成了没”
    承乾一听作业有些头痛,自从跟着秦琅后,他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什么雕版印刷,什么开书店,这些比听直学士们的讲课有意思多了。
    可秦琅虽然带他玩,但也并不纵容他,依然会要求他完成正常的课业。
    “已经做完了。”
    “拿来我检查一下。”
    承乾把作业拿出来,“老师,我觉得咱们这次集贤书店统一开张,一定要来个开门红,太白诗集做为咱们的主打爆款,咱们得定个低价,就定价三十六文一本如何”
    现在崇贤馆印书局的雕版印书技术越发熟练,人手也多,只要一版印刷千本以上,成本就已经远低于手抄本,而越量越高,成本也摊的越低,毕竟雕版印刷中比较大的开支是写版和刻版、校字等,后面的印书、装订这些成本都很低,而油墨竹纸这些都是固定开销。
    太白诗集刊印三千册以上,成本已经能降到一页一文钱左右了,一个精装十八页的太白诗集,顶多成本十八钱,若是再版还能再摊低成本。
    卖三十六钱,都能对半赚。
    但相对于现在的行市,这却是相差十倍。
    这是现在手抄书市场无论如何也比不了的,手抄书成本高的原因一在于纸墨笔成本高,二在于抄书人工费贵,大唐的识字率其实不高,而字写的好还愿意来抄书的,一般也就是出身一般的读书人,这些读书人不多。
    抄书人的数量少,也就使的抄书的价格其实一直以来都是较高的,万字千文这基本上是最低价格。
    手抄书价格高,而且量也很难提升,这跟雕版一成,流水线印刷成书,能迅速成千上万册出书的崇贤馆印书局比起来,当然是没的比。
    皇帝之前不让秦琅他们把价格定太低,自有他考虑。
    秦琅也给了皇帝时间,现在印书局和书店都已经铺开来了。
    另一个关键,则是印刷需要的低成本的竹纸和油墨,如今的供应量也都上来了,竹纸造纸术和油墨技术研究出来后,秦琅授权给当初合伙的各家,让他们共享这两项技术,划片区开设造纸、制墨作坊。
    各家的作坊,每年要向秦琅主持的研究院交纳相应的费用,这笔费用一半用做研究院继续研究技术,一半则拿来做为先前各家出钱入股的收益分红。
    这算是最早的专利费用了,因为都是自家人,所以秦琅的这个专利钱,大家倒也都是认可,反正钱交了转头又分红下来。
    这样也更显公平,还能避免无序竞争,划分好片区后,各自经营,赚钱多少就看自己家经营本事。
    而对秦琅来说,把技术共享出去,使的竹纸和油墨的供应量大增,印刷的成本也就自然大降。
    这比起崇贤馆自己研究技术,自己建造纸坊制墨坊、印书局、书店来,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更关键的还是保证了规模,而规模化自然是降低成本的最好方式之一。
    啥技术都握在手里,啥事都自己来干,这必然导致的是规模难以扩张,管理成本等也将极大提高。
    那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更何况,通过这种利益共享,秦琅还达到了他把山东军功新贵们密切联系起来的目的。
    悄无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