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9章 白渠原野燃希望(2/3)
给那些小自耕农们去承租佃种,然后只收取些租子。
    这种佃租,比起庄园,收益自然是要差上许多,可也是无奈之举。
    白渠边的土地是肥沃的,这里是关中平原上产量最高的粮区。
    水,便是保证产量的关键。
    相比起其它靠天吃饭的地区,有一条白渠将泾河之水,从泾河老龙王那里借来灌溉庄稼,能使的这里的粮食产量稳定又高产。
    不过也正因此,这里历朝都是权贵地主们盯上的地方,一田十年九主,田地买卖变更频繁,田价也贵。
    武德初,李渊带兵攻入关中,在长安称帝后,将太原带来的军队中愿意留下来的编为天子元从,守卫北门,并将他们在白渠附近赐田安家。
    这三万天子元从,占掉了白渠两岸好大一块地,剩下的,也多数在贵族世家豪强们手里。
    如秦琅,通过历次赏赐,便拥有了白渠两岸数十块地,总共三千亩之多。
    出了长安,再到渡过渭水,沿途到处都是在赶回家的百姓,田野里,甚至已经有许多赶回来的百姓在忙碌耕种了。
    大家都想赶时间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全家老少,不管男女一起上阵。
    秦琅看到许多百姓人力背犁,甚至有直接拿锄头挖地的。
    就算是才两三岁的孩子,都早熟懂事的在帮忙耕种,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
    看着大家充满希望的脸上,看着大家辛勤流下的汗水,秦琅发觉,其实这个时代,虽然权贵们高高在上,但真正托起这个时代前行的,反而是这些地位低下的普通百姓们。
    武德七年八年九年,连续三年突厥入侵。
    而今年虽然没打起来,但前有突厥围乌城犯朔方,后有颉利数十万军兵临长安。
    大唐的北境、中原地区,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加上今年的旱情,夏收和秋收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就算没有突厥入侵,百姓们的粮食,可能都撑不到明年青黄不接之时,而现在更是雪上加霜,也不知道大家要怎么渡过这个冬天了。
    眼看着冬天已经到了,当第一场霜落下时,大家要怎么办
    就算抢种下的冬麦,可也要等到明年夏天才能收获啊。
    一路来到了三原县,这是秦琅邻居李靖的老家。
    张振家的村子在白渠边的平原上,上次尉迟恭他们伏击全歼乌没啜的八千人马,就离这不远。
    一个月没回来,张振家里早不成样子。
    柴门竹篱东倒西歪,那茅草屋甚至只剩下了残垣断壁,那些该死的突厥人来打草谷,什么也没找到,便一把火烧掉了村子。
    “水井还好的。”张振黑着脸绕着屋子转了几圈,最后去村头看了水井,发现水井已经被先回来的村民清理过了,摇一桶水上来,清澈甘甜。
    张振脸上又露出了笑容。
    似乎只要有这水井在,生活还有希望。
    张振一家人都放下了手里的行李,挽起了袖子开始收拾起屋子来。
    张振老爹仔细检查了那些残垣断壁后,说那墙壁还可以利用,甚至烧剩下的一些梁柱等也还可以改做他用。
    “现在要先想办法割些茅草,或是弄些树皮来把屋顶补好,墙壁修补一下,这屋子又能重新住人了。”
    至于被烧毁的家具等,没有人去提了。
    一场乱劫之后,一家人还能齐齐整整的就很不错了,何况张振还带回了个未婚妻呢。
    大家背回来的干粮凑一起,足以渡过这个冬天,两身衣鞋可以保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秦琅也挽起了袖子,带着家兵队黑云长剑一起干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