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3章 谁赞成?谁反对?(3/3)
舌战群儒。
    堂下位次最低贱的,自然是杨恽他们这些来自未央宫的侍中、郎官、大夫了,因人数太多,一排坐不下,而排成数行,重行在南墙靠门的位置,北面而坐他们在集议时极少发言,基本是看热闹的。
    随着一声钟鸣,头戴进贤冠的户曹令史走到中央,宣读诏令
    “谒者任弘护乌孙使者,解轮台之围,斩龟兹王、尉犁王首归来,不日将抵长安。陛下与大司马大将军下丞相府议此事,延问公卿、大夫、博士、议郎,考合古今,明正其功,然后乃加爵土。今日诸卿畅所欲言”
    杨恽知道,皇帝,即便是大权在握的皇帝,一般是不会亲自参加集议的。
    当然,孝武皇帝是个例外,他不但喜欢亲自参加集议,还常常明目张胆袒护自己喜欢的一方。
    其实只需要让丞相、御史大夫领衔将结果以书面形式交给大谒者,大谒者上奏,皇帝若是认可,就批示“制曰可”,若是不同意,就打回奏疏,重新再议。而朝臣们发现自己的提议竟让皇帝不喜,见风使舵,阿承上意即可。
    当然,也有铁头娃坚持己见力争到底的。
    如今皇帝不过是傀儡,那最终的决策之权,就在大将军霍光手里了。
    如此看来集议似乎没有必要
    不然,每一趟集议,都是能看清楚群臣观点倾向的好机会。皇帝和大将军不在,他们方敢畅所欲言,立场和倾向一目了然。
    杨恽坐在后排位置,扫视堂内东西南北四面众人,嘴角露出了有趣的笑。
    “那今日对任弘封侯之事,谁会赞成,谁会反对呢”
    s第二章在晚上。
    续汉书引蔡邕集“三月九日,百官会府。公殿下东面,校尉南面,侍中、郎将、大夫、千石、六百石重行北面,议郎、博士西面。户曹令史当坐中而读诏书,公议。蔡邕前坐侍中西北,近公卿,与光、晃相难问是非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