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89章 缩减编制(1/2)
    转眼之间,一个多月过去。
    时间很快来到了民国29年1940年元旦。
    常校长照例发布了新年文告,号召全民坚定决心、继续抗战。
    到这时候,抗日战争已经进入到第四个年头,日军虽然已经停止了正面战场的攻势,但是中国的处境却变得更加的糟糕。
    一个最为浅显的事实就是,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锐减,各项开支却是剧增。
    官僚统治集团的贪污,相比抗战全面爆发前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在陪都重庆,权贵集团的各种醉生梦死、夜夜笙歌,不由得不让人想起杜牧一首名篇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陪都重庆是一派亡国景象,前线更糟
    日本的和谈其实只是假象,他们的真正意图却是诱降
    诱降的对象也分级,最大的目标当然是常校长,但是日本人对常校长基本没有抱什么期望,他们的真正的目标,是手握大权的国民党高官,以及前线手握重兵的高级将领,这些人才是日本政府的重点诱降目标
    为了诱降这些目标,日本政府也真是不惜血本。
    不过效果也是极好,从38年的下半年开始,便陆续有高级将领投敌,而到了39年的下半年更是形成一个叛国投敌的。
    忠义救副总指挥何行键、晋绥军副师长蔡雄飞都在这时候投敌,跟随他们一起投敌的还有好几十万的
    这种大规模的叛国投敌行为,对于军心士气的打击是空前的。
    所以,在整个39年底到40年初,整个战场的气氛都很压抑。
    浙闽战区取得义乌大捷所带来的士气提振效应,也荡然无存。
    这时候,身为国府最高领袖,常校长最该做的,应该是下定决心,以大毅力、大勇气整顿史治官场,整肃部队军纪风貌,重新军心民心凝聚起来。
    然而常校长却并没有这么做,他脑子里始终绷紧的只有一根弦权力倾辄
    出于这样的思维方式,当正面战场上所面临的来自日军的军事压力减轻之后,常校长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整肃部队,更不是整顿史治,而是打压清除异己,尤其是领导下的八路军以及新四军
    于是在山西、华北乃至苏鲁战区都发生了大规模的磨擦事件。
    小鬼子没来,但中国人自己却打起来了,着实让人痛心疾首。
    不过,无论是在山西、江苏还是在河南,主动挑起磨擦的都没讨着便宜,反而被八路军或者新四军抓住机会,打了个落花流水。
    所以这几天,常校长的心情不怎么美丽。
    主要是在军事磨擦中处于全面下风,无论山西的朱怀冰,还是江苏的韩德勤,都在与的军事摩擦中吃了大亏。
    而更让常校长感到闹心的,还是朱良成。
    毛森的暗杀小队出师不利,非但没能够在半路上杀掉朱良成,反而让朱良成带在身边的警卫人员杀得片甲不留。
    毛森自己都负了伤。
    现在,朱良成已经正式接替第51军军长。
    于学忠原本就跟有着很好的合作,所以完全可以想象,在朱良成到任之后,苏鲁边区跟之间只会更紧密。
    甚至整个边区倒向也不是不可能。
    这一刻,常校长才终于尝到后悔的滋味
    然而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木已成舟了
    所以常校长只能把内心的怨气撒到浙闽战区头上。
    “敬之,第41集团军的整编计划什么时候完成”常校长道。
    “回禀校长,第41集团军的整编计划已经做好了。”何应佩恭敬的道。
    “哦,已经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