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89章文化疲劳(1/3)
    文化疲劳张宝同2017104
    在现社会,还有什么东西能打动人心,振奋精神还有什么东西能让人们争先恐后,趋之若鹜恐怕也只有钱了。钱能买来食物、衣服、住房、轿车和一切东西,但是,也有钱买不来的东西,比如文化,至少不能买到文化的精髓,特别是全民的文化素质。
    历史上中国曾出现过许多文化复兴与文化发展的朝代和时期,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民众文化素养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文化也曾两度繁荣,一是文革之前,一是文革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开始到金融危急之前,那时,也是中国文化复兴与重大发展时期。报纸、杂志、电影、电视和音乐空前地繁荣,涌现了一大批中国当代的经典作品。那时,人们腰包里的钱虽然并不多,但是人们除过挣钱,还渴望着读书看报,看电影,听音乐。我记得许多同事都订了一些报纸和刊物,有的,有专业的,也有纯消遣性的。所以,人们读书看报的氛围很浓。
    可是,金融危急之后,由于经济不再宽余,许多人取消的订刊订报,由于纸张、房租的价格飞涨,印刷的成本提高,许多报纸和杂志难以为继,纷纷停办,电影也开始出现萧条,电视虽然还在活跃,可是没有高质量的与文化支持,节目的内容和质量也在大幅下滑。到了金融危急之后,只有少数的报纸和杂志还在继续生存。这些报纸和杂志不是因为发行量大,就是因为依靠国家的补贴和资助。
    文化是一种消费品,需要大量和持久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才能长期见效,持续发展。如果整个社会都想急功近利,或是只想索取而不想投入,那么,就会出现文化的疲劳或是文化的萎缩。而中国的文化疲劳也许就是从这时开始。
    人在疲惫时会感到疲乏乏力,无趣无味,心情烦躁,昏昏沉沉,甚至会感到食欲不振,睡眠不佳,心情抑郁。处于这种状态中,除了休息,别的什么事也干不好。如果你非逼着他坚持工作,他只能给你敷衍应对,得过且过,不可能给你尽情地投入,更不会为你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文化疲劳的现象也如同人的疲劳一样,在它疲劳的过程中,它不可能出现大批的文化精英,也不可能创造出大批的文化经典和文化效益。所以,从90年代末起,我们的、电影、电视、音乐和春晚,几乎很少再能看到和听到非常经典的作品。杂志几乎没有人看了,有些杂志几乎成了一些编辑和作家的自留地,成了他们互惠互利的礼尚往来。电影因为缺少深刻而精美的题材和剧本,许多电影导演只好依靠先进的光电技术和宏大的场面来吸引观众,而故事情节单调枯燥,很难能见到精品。音乐除过那些反复播放的老歌,新歌几乎没有多少人爱听,有时整个春晚都听不到一支好听的新歌。电视的数量很多,可是,古装戏和抗日神剧铺天盖地,而有质量有品味的现实题材的作品却是寥寥无几。
    有人说文化艺术的衰落是因为网络文化的冲击,有人说文化素养的倒退是大众文化品味的降低。可是,界、影视界、音乐界和各种文化艺术界的人士和精英们,难道你们就问心无愧,没有责任吗你们是国家文化艺术的栋梁和引领,你们是不是尽职尽责地一直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难道你们就不反思一下,你们阵地的失守和大众文化的降低是因为你们首先感到了疲劳,感到了浮躁,受到了金钱与名利的诱惑
    不是人们不喜欢读书看报,不是人们不喜欢文化艺术,而是当今有多少值得人们爱读的书有多少能让人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过去雷振邦为写一首歌,坐着几天几夜的绿皮车去新疆,到了新疆,又要坐很长时间的汽车,到了不通汽车的地方,又要骑马和走路,才到达要采风的地方。可是,现在的一些作曲家,往钢琴旁一坐,摇头晃脑,振振有词地熬上大半夜,一支曲子就写出来了。有很多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