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罢,他就奔去了卫生间。
虽然他的逻辑有些奇怪但又莫名地存在一丝合理性。
就像守株待兔一样,守云待胖似乎也是绝望之下的一种精神寄托。
史洋走后,场面回归热烈,待到气氛差不多的时候,李峥提出了邀请吴数和欧星灼加入科学边际的想法。
大家自然是一致欢迎的,物理女王王牌网管的组合,刚好补充了阵容的短板。
吴数刚弃了导师,正好乐意前来。
欧星灼想到能有更多的时间与吴数相处,便也闷骚地勉为其难应了。
李峥当即借势定下了科学边际小组每两周活动一次的日程,做什么都可以,重点是讨论学习,各自介绍自己熟悉领域的进展,有想法当然也可以提出来一起搞。
待史洋回来的时候,大家已经酒足饭饱,嚷嚷着要找个地方开启第一次会议,寻找下个课题了。
史洋虽然酒不足饭不饱,却也意外地没有贪吃,催着李峥赶紧结账,便与其他人涌出了火锅店。
直到他们走了几百米远后。
店里的老板才冲到门口叫嚷起来。
“谁t拉的这么多,堵了,全堵了”
“写着纸条不许拉,罚款500,你非拉就拉,可怎么”
“怎么他妈能拉这么多”
史洋闻言,大喝一声“厕所兄弟,跑”
然后他就一个人跑了。
“就他妈知道是你长的就是一副拉这么多的样子。”老板远远喊道,“小子,可别让我逮着”
下次活动怕是没法来这里了。
得找个下水通畅,史洋耍得开的地方。
六点来钟,一堆人进了书院宿舍地下室的“专用”工作间继续海聊,不过重点并不是设想中的课题探讨,而是
分享新闻。
没办法,近两天的发酵,论文的事情已经快速蔓出了校园,而且标题都十分神奇。
快来膜拜19岁的全科学神
全科竞赛冠军,黄二的核心火箭工程师,science重大发表的大一新生,他们都有一个名字李峥。
第二个袁园横空出世100纯国产
一群跨学科大神横空出世,通识教育从此扬眉吐气
一位蓟大新生,一个偶然的尝试,开启了化学的全新时代
这些新闻有些很夸张,有些很朴实,但总体都是一片叫好,有些甚至还附有国内专业人士的点评,最过分的竟然还有人吹这个能提名诺贝尔奖。
看着一些过度吹捧的报道,李峥承认自己是该接受一些媒体采访了。
真正伟大的是冷冻电镜的发明者,自己只是做了一些“灵感乍现”的尝试罢了,虽然的确有一些突破性,但离硬核根本的学术飞跃还差的老远。
另一方面,这些报道不约而同地突出了李峥个人,最多加上“他和同伴”几个字,不要说成员的姓名,就连周毅都很少被提起。
在传播学中,这种造星运动的确更博眼球,但对同样付出努力的其他人来说实在太不公平了。
不过除了史洋以外,其他人对此倒也没什么怨言,从牵头到收尾都是李峥,理所应当,新闻报道不可能像学术论文那样严谨,只要在圈内有名声就好了,不用管圈外的这些事。
而对于史洋来说,他本来是幻想着自己的名字贴在大街小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