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328 怪人怪要求(2/5)
秘色瓷,具体说明了这批秘色瓷的来源、件数以及唐人对其称谓。
    现谈谈对这批秘色瓷的认识。秘色瓷位于地宫中室的银香炉之下巧妙的凹底器形设计,呈现秘色瓷
    “无中生水”的视觉奇观秘色瓷最为神奇之处就是
    “无中生水”,五瓣葵口凹底斜腹秘色瓷碟为其典型侈口平折沿,呈葵口形,5个三角形曲口下有内凸外凹线,使口沿和碟身自然形成五瓣。
    器身斜腹中间微外折,器底为凹底并有支烧痕迹。碟内身通体施有绿色釉,外壁留有丝绸包裹痕迹。
    高4厘米,腹深34厘米,口径253厘米,底径145厘米,重800克。
    釉面光滑明快,釉层均匀,釉质莹润,给人以高雅柔和、素洁明快的感觉。
    最令人惊叹的是在光线照射下,碟内明澈清亮、玲珑剔透,真像盛着一泓清水,令人叹为观止
    唐五瓣葵口大凹底秘色瓷盘呈现
    “无中生有,似盛有水”效果的秘色瓷还有五瓣葵口小凹底秘色瓷盘、五瓣葵口大凹底秘色瓷盘、五瓣葵口浅凹底秘色瓷盘和五瓣葵口凹底深腹秘色瓷碟等。
    其他的秘色瓷器隐约也有水感,但相对较弱。通过细致的观察对比,发现
    “无中生水”的秘色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器底部均为
    “凹底”。所谓
    “凹底”是相对于瓷器底部而言,由瓷器底部外侧向内侧凹进而出现一个窝状。
    相应地从瓷器口处观看,瓷器底部形成一个微小的弧面。五瓣葵口凹底深腹秘色瓷碟当看到五瓣葵口凹底斜腹秘色瓷碟时,第一感觉是碟子底部整体亮于碟子腹壁,这样就很容易产生
    “无中生水”的视觉差。原因是碟子底部近似一个
    “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以观察到的最亮处为中心,光的亮度依次沿着碟子底部表面很自然地逐层展开,直至碟子底部与腹壁相接处,使碟内有了波光粼粼之感。
    唐五瓣葵口小凹底秘色瓷盘相反,其他非凹底的侈口秘色瓷器则不具备器底凸面对光的发散效果,光线很难形成器底和器腹的层次感,所以水感很弱。
    更为巧合的是地宫还同时出土了20件琉璃器。其中一件蓝色素面琉璃盘的造型也是凹底。
    此盘通体蓝色,半透明,在光的照射下,它也有着与凹底的秘色瓷同样的
    “无中生水”的美感,且水感很强。这也再次证明了设计巧妙的凹底器形是秘色瓷
    “无中生水”的真正原因。正如五代诗人徐夤对秘色瓷的描绘“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唐五瓣葵口浅凹底秘色瓷盘侈口秘色瓷碗侈口秘色瓷碗共3件,器形相同,以其中一件为例碗侈口、平沿、圆唇,腹壁斜收微鼓,碗底部微凹。
    通体素面,施青釉,外底面有一圈支烧痕迹。碗底外壁留有墨迹清晰的唐代仕女图案。
    碗通高68厘米、腹深62厘米、口径245厘米、底径11厘米,重902克。
    这些碗最大的特点就是碗底外壁留有清晰墨迹的唐代仕女图案。此图在造型上注重写实。
    仕女发髻高耸,脸形圆润饱满,体态丰腴富态,亭亭玉立;穿着大袖纱罗衫,气质雍容高贵,展示出盛世大唐皇家女性的华贵之美。
    手法上采用游丝细线勾勒,均匀细腻,生动地表现出仕女所穿着绫罗绸缎服饰的飘逸风致和细腻柔软的质感。
    同时,在其他的秘色瓷器上也发现有仕女图,这些仕女图案是怎样留在上面的呢
    这还得从发现秘色瓷现场说起。当时,考古工作者在地宫中室的汉白玉灵帐后面先发现了一个壸门高圈足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