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信任没有什么根据,陆云只是落入了他曾经嗤之以鼻的圈套他把自己的憧憬投射在了陆鸣身上。他希望自己能从这种糟糕、纠结、孤独的状态里逃离,所以他希望陆鸣也能走出来。好像陆鸣走出来了,他也就自然能走出来了。
母星好评如潮,票房节节攀升,眼看着就要打破此前商业片的票房纪录,陆云心里其实是很高兴的,他怀疑陆鸣全国后援会会长都没他这么高兴。这种快乐甚至比他自己的论文被science收录了还要再胜一筹。
陆云觉得同一个家庭里一起快乐长大的兄弟俩人,弟弟对哥哥的崇拜也就最多到这种程度了,很难超越了。想到这里,他就更高兴了一点,自己也并不是那么可怜,他和陆鸣都很好地长大了,虽然他们被面对了很残酷的家庭现实情况,但他们都没有被击垮,取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对一个不到30岁的人来说,成为国内知名新生代导演,即将从it本科毕业,都可以说是一种成就,他们都有很好的未来。
可陆云不想去看母星。
校友群里的中国留学生也讨论起了母星的剧情,国内上映一周后,母星也在北美市场上映了,波士顿当地一家影院就有电影排片。
陆云拒绝了所有人提出的一同观影的邀请,他不打算看这部电影,更不打算和别人一起看。
那天忙完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陆云久违地去学校附近的一家中餐厅吃饭,他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人能把红烧肉烧得如此古怪难吃。
在吃完这顿口味奇特的中餐后,他独自一个人步行前往影院,他知道这个点有一场母星放映,他走到售票窗口,买了票,独自一个人坐在影院后排安静的角落里的位置上,戴上3d眼镜,等待电影播放。
母星并不是一部催泪的电影,一直到电影的最后一刻,它带给人的始终是一种震慑感与压迫感,提醒着人们在未知的、更高级的存在面前,如今的地球文明可能不值一提。
陆云却全程维持着一种想哭又不愿意哭的状态。直到电影散场,陆云也没有真正落泪。
陆鸣想表达的每一个想法都完美契合陆云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有些想法是陆云很小的时候记录在日记本里的。平时读书的时候,陆云也会偶尔发现自己的想法原来早就被前人用极为精妙的语言阐述过了。
可像今天这样看到自己脑海中的想法,如此精准地用自己想象过的方式被搬到大荧幕上,这样高密度的想法重合,陆云还是第一次碰到。
他越想越难过,他是如此地欣赏陆鸣,如此地赞同他对于这个世界的种种思考,却从来没有机会亲自和他说这些感受。
陆云并不是没有机会见到陆鸣,如果他要求见面,相信陆鸣肯定会赴约的。
但这样的会面,怎么可能是正常的交谈机会呢不过是揭开彼此的伤疤,把第一次见面时的闹剧重演一遍。
陆云是如此确信这一点,以至于他从未想过要真正地创造机会,和陆鸣见一面、聊一聊。
本科毕业后,陆云还是留在了波士顿,只是去了查尔斯河沿岸的另一所大学哈佛,继续攻读hd学位。
陆云攻读hd学位的第三年颇有些废寝忘食的意味,一直到圣诞节来临,新年的钟声敲响,他才如梦初醒般地意识到2031年来了。
坐在波士顿留学生春晚的观众席上,看到台上站着的熟悉身影,陆云才在网上查了一下,确认眼前人确实是陆鸣,他来美国参加一个项目研讨,顺便来表演一个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