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送如意的是魏公公,先皇殡天后,他就跟着明禛了,也是真有能耐,跟了新主还依旧是颇受信任的大总管。
“朕惟乾坤德合、式隆化育之功,内外治成、聿懋雍和之用。典礼于斯而备,教化所由以兴。咨尔林氏,乃内阁首辅林海之女也。世德钟祥,崇勋启秀,柔嘉成性,宜昭女教于六宫。贞静持躬,应正母仪于万国。兹仰承太后懿命,以册宝立尔为皇后。其尚弘资孝养,克赞恭勤,茂本支奕叶之休,佐宗庙维馨之祀。钦哉。”
来宣旨的是陈大学士,也只有册封妃嫔以上的主位才会由大学士宣旨,更别提是册封皇后了。
封后的旨意已下,眼见着的便是纳采礼和大征礼,以及接下来的大婚典仪。眼下是七月份,明年二月黛玉及笄,由钦天监衙门择定的奉迎吉日是在她及笄一个月后,八个月的时间,足够礼部与内务府将一切典制磨完。
按照旧例,皇后与太子妃在出嫁之前,宫中都会派遣女官迁往其家中,指点宫中礼仪,以及宫务规矩等等诸多事项。但因有袁嬷嬷在,皇上派遣来的四位女官更多时候也只是摆设罢了。
虽还不曾大婚,但圣旨已下,名分已定,除了家人,其他人也都开始改变对她的态度。
圣旨下后,黛玉应了几家的邀约,可没几次,她就不想再去了。原来的她虽是正一品首辅之女,身份尊贵,但也有几家正一品官员的嫡女与她相交。如今,看到他人态度改变,她忽然生出几分乏味,也不再参加宴会,只呆在家里专心备嫁。
雍元四年三月十五,大吉,宜嫁娶。
在奉迎之前十日,先由宫内选派结发命妇四人作为“娶亲太太”。
四位“娶亲太太”必须为元配妻,且有子有孙,夫妇年龄都在五十以上,属相及五行命宫,不和帝、后的八字命造相冲犯的,方为合格。选定之后,立时派为“奉迎命妇”。
奉迎前三日,四命妇进坤宁宫东暖阁铺喜床。铺毕,女官进“和合九凤”的喜袍一件,“百子九凤”的盖头绣巾一方,以及双喜如意簪等首饰,用黄缎包袱包好。由四命妇送到林府,给黛玉上头时穿戴。
奉迎当日,皇后舆由十六个太监抬着从乾清门入,舆前由太监十二人,执藏香提炉,引至交泰殿。
黛玉下舆后,由鞍上跨过,殿内朝北,供天地桌。
帝后拜毕,由内务府女官执灯,引入坤宁宫,喝合卺酒。随后,引入洞房,行坐帐礼,进“子孙饽饽”,入口微嚼,即吐出。
诸事既毕,便燃起“蜜里加油”香油灯。
另以金漆木瓶一个,内装珍珠、金钱、银钱、红宝石、金如意、银如意、金锭、银锭、金八宝、银八宝、杂粮米谷等,以红绸封口,叫做“宝瓶”,由黛玉抱着坐在床上,再进长寿面,每人一碗,最后须留一些,以示“有余”。
吃了后,才宽衣入寝,让蜜里加油的灯光,长照着好梦。
黛玉今日天未亮时就起身梳洗,穿戴着几十斤的正装朝服和首饰一直到现在,她早已累的筋疲力尽,吩咐若梅她们赶紧把凤冠霞披给她退了。
明禛和太后怜惜她年纪小,特旨她可以带两个嬷嬷和四个贴身侍女入宫。
嬷嬷带的是若梅和袁嬷嬷,王嬷嬷虽然衷心,但宫里弯弯绕绕的太多,以王嬷嬷木讷的性子怕是应付不来。若梅和袁嬷嬷一主内一主外正好。四个贴身侍女是知琴、知棋、知书和知画。
她们六人自然是顶了坤宁宫中两个管事嬷嬷和四个一等宫女的名额,除此之外,坤宁宫里还有一个管事太监,六个二等宫女,三等宫女太监及粗使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