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3章 第一百六十三章 三合一(7/9)

    叶争流最终一无所获。

    叶争流“”

    等等,她想起来了。

    苏辙给苏轼写的墓志铭里,曾经有“我初从公,赖以有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的语句。

    当初苏辙上书神宗,为身陷乌台诗案的苏轼求情时,文章里也有一句“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的恳求。

    而实际上,苏洵享年五十六岁,他是公元1066年过世的。

    苏辙则在1039年出生。

    也就是说,当苏洵离世的时候,苏辙都已经二十八岁了。

    早失怙恃。

    叶争流“”

    李密当年写陈情表的时候,“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这确实是“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但是苏辙这个

    叶争流要是认同苏洵过世得早吧,其实也并不算太早;但她要是说苏洵过世的晚呢,好像还显得她挺缺德的。

    所以她没话说了。

    “”

    叶争流面无表情地将苏氏兄弟放回了自己的卡册,并且非常精心地安排他们两个跟曹操挨着。

    毕竟父慈子孝嘛。

    她觉得这三张卡牌之间,应该还挺有共同语言的。

    当然,叶争流自己心里也明白,苏氏兄弟之间买一赠一的操作,恐怕很难被复制。

    就拿苏轼卡举例。

    不提它为了能够集齐自己的兄弟,竟然初始就有四个技能的操作。

    单说苏轼卡上了语文教科书的技能一吧。

    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全篇中,本身就包括着“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的诗词背景。

    而反观苏辙卡,这张卡牌中的技能二,也就是那句“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叶争流也想起来了这首诗的来历。

    这首诗,它是在苏辙去看苏轼的时候写的

    其内容就是在赞扬苏轼治下学风浓厚,目的显然正是为了吹他哥

    叶争流“”

    要不是她有文化,她差一点就分辨不出两张卡牌之间浓浓的兄弟情。

    正是因为两张卡牌之间的关系如此紧密,其他卡牌恐怕难以达到这种境界。

    比如叶争流去问曹老板想不想儿子,差点没被曹操卡翻白眼;再比如叶争流去问苏氏兄弟想不想爹,也并没因此就多出一个呼唤苏洵的技能来。

    左思右想以后,叶争流感觉,下一对能够复制出这种神级操作的卡牌,大概不是刘柳,就是元白了。

    在留给苏氏兄弟充足的相处时间以后,叶争流决定试验一下新卡牌的技能。

    苏家兄弟,这可是两张天阶卡呢。

    自叶争流觉醒了天命系统以来,她好像就从未没有过这样欧气十足的操作。

    叶争流首先实验的,是苏辙的卡牌。

    因为苏辙卡的技能看上去都没有什么杀伤力,所以她干脆就在室内把那些技能都用了。

    在使用了技能一“今世之患,莫急于无财”以后,过了还不到一刻钟的时间,黄三娘就带着一脸喜色,敲开了叶争流的书房大门。

    她腋下还夹着账本,整个人风风火火的,急得纸鸢忙去托她的手臂,就怕黄三娘这单薄的小身板磕到碰到,一时摔倒。

    黄三娘十分感慨地对叶争流公布了一个消息

    “城主您知道吗,我们又在马家发现了好东西”

    叶争流听闻这话,当即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