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你是我应该做的,”江逾白谦虚地表态,“我爸爸说,真正的朋友自然会互相帮助。”
“是的是的”林知夏赞同不已。
今天是初三上学期的最后一天,省立一中的校门近在眼前。似乎穿过那一道校门,就会步入漫长的寒假,步入热闹的春节。直到这时,林知夏才开口说“我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我和两个博士姐姐合作的论文要在这个月投出去,沈老师说,运气好的话,很快就能通过然后,我的第一篇论文会被发表,我是第一作者。”
江逾白和林知夏认识四年,他自认为早已见惯了大场面。然而,当他听说林知夏身为第一作者的第一篇论文即将发表,他还是遭受了很大的震动。
他问“你有空写论文吗”
他怀疑,这一年以来,林知夏过得很辛苦。
林知夏详细地描述道“我和博士姐姐们相处三年多,她们教了我很多东西。我从去年一月份开始动笔,期间修改过几次,沈老师也帮我看过稿子。”
江逾白若有所思“你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林知夏实话实说“我的研究方向是海洋总环流模型在渤海黄海和东海的混合参数化分析。”
“什么”江逾白又问了一遍。
林知夏看着他“其实我觉得,在某些研究领域,很厉害的超前创新的论文标题一般都不会太长。我这种标题长长一串的论文,暗示了本文所做的工作,只包括一点微小的改良。”
江逾白很关心她“这个研究方向,是你喜欢的吗”
林知夏点头“沈老师手把手地教过我,怎么去把脑袋里的想法更系统地表述出来。你还记得牛思源吗他是沈老师的学生。我看了牛思源的论文之后,产生了第一篇论文的灵感来源。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沈老师。沈老师给了我第一批原始数据。然后,她又帮我分批采集了几次数据,她鼓励我开题说起来,我其实拖了整整三年,才把这篇论文做完。”
“你应该没有拖延症。”江逾白评价道。
林知夏立刻反思自己“嗯,我不喜欢拖延。可是,有时候,我不敢迈出第一步。”
她和江逾白同时走出校门,细细碎碎的小片雪花落在她的脸上。她忽然想起初一那年的寒假,她和江逾白一起参加集训的经历。她记得,在那个路灯昏黄的雪夜,她和江逾白隔着一条马路对彼此喊道明天见
明天见。
真是充满期待的三个字。
她开始怀念初一那年的寒假集训。
江逾白与她稍稍拉开一段距离,相当正式地对她说“你成长了很多,林知夏。你比小时候更勇敢、更刚强。”
林知夏自顾自地重复道“非常勇敢,非常刚强。”
“是的,”江逾白附和道,“你会变得越来越好。”
林知夏立刻说“江逾白也会变得越来越好,这是事实,也是我的希望。”
她率先迈出一步,踏上斑马线“新学期再见,江逾白”
绿灯正在倒数秒数,江逾白朝她挥手“新学期再见,林知夏。”
林知夏笑了一声,像往常一样跑向公交车站牌。她的初三寒假生活开始了。
寒假时长一个月,林知夏准备把她的主要精力放在论文上。她的第一篇论文写的是海洋总环流模型的实际运用与因地制宜的改良。为了处理庞大而琐碎的数据,林知夏动用了计算机集群,还尝试了o公司最新公开的areduce框架。这个框架的基础概念非常简洁,容易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