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上看不到,这要是在其他城市雇佣这么多工人,很容易出事儿,在这里却很常见。
苏青玉没想到,在这里考察的第一个单位就是之前她做过翻译的康莱集团。
康莱集团之前因为林佳华的事儿,搞的很尴尬,后来就没在首都多待。
苏青玉之前留了康老先生的名片,还准备和他多联系,结果都找不到机会,其他企业家那会儿也没什么联系,好在元华给力,倒是办成了几件事儿。
这会儿再次来到康莱集团,苏青玉就不准备错过机会了。
未来要搞地方建设,可不是一家单位能办成的。就单单说搞工业园区,那都是各种单位云集才行。
这次来南方走这一趟,她就是带着这个想法来的。
谁让这些企业都在南方扎堆,他们极少留在首都呢,要不然自己也不用逮着元华了。
通过江干事和这里的负责人徐副总接洽之后,苏青玉他们就由这位徐副总亲自领着去参观厂房,车间了。
一路上还客气的和他们讲着企业的运营模式。
和刚回国的时候的那种若即若离的态度不一样,苏青玉明显的感受到了这些人散发出来的友好。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不过这倒是好现象。
苏青玉不知道是,这也和元华有关系,在其他企业还在犹豫的时候,元华直接押注,到处表达自己建设祖国的决心,结果元华最后得利最多。
他们不止分到了好的土地,还得到了更加优惠的政策,而元华利用这些土地和政策,迅速的转换成了金钱。
别看元华虽然归国了,可人家在国外的路子没断,光是出口这一块,他们就赚大了。
这里廉价的劳动力,以及勤劳的工人们创造的价值,加上便宜的厂房,钱简直就和白捡的一样。
也是因为这样,这些人看到了巨大的潜力,终于决定在这里好好搞发展了。
这样一来,态度自然要有所改变。
苏青玉他们转了一圈之后,发现这边的工人年轻参差不齐,最小的年纪的,看起来很小,看着也就十三四岁的样子。
瘦瘦小小的,苏青玉的心顿时哽了一下。
不过其他学生倒是没有这么大感触,因为现在一些单位顶岗,好些为了接班,也就十几岁就上岗了。
苏青玉也没问为什么要雇佣童工,这是时代的一个特色。
如果家里条件好,谁又会小小年纪来做工
苏家屯之前穷的时候,孩子没上学,也是天天上工挣工分呢。
后来好了,才去上学了。
这就是经济发展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