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众人的注意力也都放在了新来的九姨太身上,对顾兰芝这个过气的四姨太并没有多在意,哪怕她前段日子闹出了吊脖子寻死的事情,也没有激起多大的水花,只过去了几天,就不再有人提起了。
不过这也正好,她现在每天低调地呆在小院子里,除了给大太太请安以外,一概不踏出院子,也不去别处串门,而是一心一意地为离开周家做着准备。
要离开周家,少不了要多攒点钱。且不说路上的盘缠花费,就是到了落脚的地方,租房吃饭,样样都需要花销,如果一时半会儿找不到事情做,更得有些存款才能支撑一段日子。
伍一听丫鬟说,在周家,逢年过节以及换季的时候,每个姨太太都能用公中的钱置办一两身衣裳。除此以外,每个月还能领到月钱。另外,到了年节的时候,周老爷和大太太也有额外的打赏。就算是平时,如果是得宠的姨太太,隔三岔五的也能从周老爷那里得来首饰或是银钱。
只不过,顾兰芝从来没有得宠过,也就没有份例外的收入。再加上顾兰芝又是个爱打扮的,每个月的月钱全都用来添置了衣裳以及脂粉等物,几乎是月光,手里并没有什么余钱。
伍一坐在梳妆台前,打开首饰盒看了看。这里面收着顾兰芝攒了好几年的首饰,有耳环、手镯、还有头上戴的簪子。不过这些首饰大多数都是银的,只有一两对金子打的耳环,以及一只成色一般的玉镯,或许能值多点钱。
伍一心里盘算着,这里虽然是个小地方,但应该也能找到一两间当铺,如果把这些首饰拿去当了,换成银元的话,就能带着在路上用了。除了首饰外,还有一柜子的衣裳。这个年代,衣不蔽体的大有人在,因此,就算是一件棉袄,也是值钱的物件。这些衣服带也带不走,说不定也可以拿去当了换钱。只是,如果一次拿这么多的东西去当铺当,肯定会惹人注意,她寻思着,最好是隔一段时间,拿一两件出去当才行。
伍一从长安那里借来了纸笔用来记账。因为长安那里用来练大字的纸都是整张的宣纸,于是她找来剪刀将纸裁小了一些。没有订书机,就用缝衣服的针线将白纸装订了起来。最后,再用笔在上面列了收支的分类。这样,一个记账本就做好了。
伍一在穿越前也记账,每月的开支差不多都用在了衣食住行上面。可是在周家,住房不用花钱,吃饭也不用花钱,这样就省去了两样大头的开销。这个年代没有某宝双十一之类的,应该也能忍住剁手的念头,衣服就穿顾兰芝原先的就好,脂粉也先用着现有的,如果不是因为要掩人耳目,连香粉胭脂也能省了。除过伍一自己外,长安读书是周家请的先生来家里教,纸笔文具也都是用公中的钱。这样一想,伍一觉得差不多能做到只进不出,说不定很快就能攒够钱。
只是不知道这个年代的物价水平怎么样,要攒多少钱才够呢如果想要知道一个地方的物价水平,最直观的就是去逛个街,顺便也能了解一下周围的环境。可在周家,姨太太出一趟门不太容易,得禀告了大太太,得到她的允许才行。
通过这几天的观察,伍一发现大太太是个吃斋念佛的。于是在某一天早上请完安后,她就跟大太太提了提要出趟门,去庙里烧香还愿的事。果然,大太太听说她是去庙里烧香,便也没多问,就点了点头答应了,只是让她早去早回。
在这个地方,汽车极为罕见,就连周家这样的大户人家,出门也还靠马车或是人抬的轿子。这还是穿越到这里以来第一次出门,伍一忍不住好奇地从马车上往外看。这里与她以前在电视上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