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侍官站在金鼎殿的门口, 尖细的嗓音响起“百官觐见”
夏绵和其它官员一同涌入金鼎殿, 并依次序排好队伍。
皇帝落座在紫檀的宝座上,靠枕着明黄黄的刺绣软枕, 目光顺延至下列,懒慵地开口, “议事吧。”
工部尚书龚桢先抱着笏站出来,“启奏陛下,今年所修行宫众多, 耗资巨大,老臣恳请陛下酌情削减塞北驻边军队的开支,以充裕今年的行宫修建。”
礼部尚书亦站出来,“臣附议。大夏如今的军队已不需要再扩充,这几年的保边战卓有成效, 粮饷和战争的补给却已超出了受制范围, 臣以为可以适当削减一些。”
“龚大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道理听过吧不可因为只用一时而不常备。”兵部尚书站出来反击,并且身后的兵部将领们各个脸上涌现了难色, 集体有默契的用口型做着诸如爹娘,祖宗,棺材瓤子的骂词。
“今年军队补给是多少粮”皇帝斜卧着,缓缓开口。
“回陛下,驻边军队入编人员每月粮饷开支已达六十万石,一年就是七百二十万石。”工部尚书龚桢率先回答道。
“龚大人对我兵部的开支倒是很清楚啊。”兵部尚书一双眼睛就像炼铁的熔炉冒着火苗,随时要把工部尚书给烧化了。
“七百二十万石啊”皇帝似在斟酌着这用量,没有立即做出裁决。
“即,平均每兵每月开支三石左右粮食,”夏绵当场做起了口算,一边心算着一边口说地运算,三指两指间就算完了,而后眉目清亮地望着皇帝,“父皇,这只是儿臣府中一天的用粮而已。”
言下之意,这不算多,而且士兵口粮不会顿顿有肉蛋与蔬菜,考虑上这个的话,相当于差养饿兵了,不打仗还好,若是打仗还需添补的那种。
“是每兵每月三石粮食”工部尚书的咬音在每兵上,对夏绵突然出来的捣乱很有些不解。
“边防布军人数众多,积累起来亦是一笔巨大开销。”谢霆筠这时候站出来说话了,他一向是文官的翘首,这时候发言就相当于为文官说话了。
实际上谢霆筠一开口,众多文官也以为夏绵会就此止住了,毕竟面前站的可是自己的泰山大人,不日即将要完婚的攀亲世族,想来也是没理由会继续争锋相对。
但是。
夏绵不仅没有回到队列里面,而且依旧站在头出位置,朝着谢霆筠揖让了一揖然后说道,“正如兵部尚书所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可因只用一时而不常备。夏国地处南北交通要塞,左有潘拓,右有金轲,上还有降虏,三国包抄的地势。夏国现今虽然强盛,但若不多注意防范,苛减士兵的粮饷与补给,它日一旦边界压境爆发战乱,势必就会形成三面楚歌腹背受敌的局面。古语有言,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忧患意识不可无。”
夏绵口齿伶俐地反驳完谢霆筠。一些不参与这场争论的老臣们却很欣慰,还是头一番听见太子殿下如此切实有力的说辞,虽然军队的事宜他们不太懂,但是光见太子殿下如此激昂陈词,心系国情与战乱,突然就不是那个一味的软弱,搞不清东南西北的混日小儿了,而是一个未来可期的君王了。
“嗯,太子殿下所言有理,但是臣记得,太子殿下的行宫也在修葺的名单内吧那依太子殿下所言,太子行宫也不需修葺与扩充了吧”谢霆筠冷哼了一声,火气顶盛地扫过夏绵一眼。夏绵不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