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人学富五车,只怕瞧不上贾家族学。”拿儿子当做投诚的砝码,确实有诚意。
“贾大人过谦,今业贾家可是出了八个秀才,这是何等的能量。只怕我家小子蠢钝,够不上入学资质。”不收外人的贾家族学,他这也算占便宜了。
贾赦欣慰一笑,鞭子的效果太好,都是意外之喜。
向季云是这个时代典型的读书人,读书为了功名,有了功名就做官。难得不是见钱眼开,或者还没机会见钱眼开。至少在两人的对话里,现在的他还是个有抱负的人。
“少爷,书肆来人求见少爷。”
“贾大人要事在身,下官告辞。”向季云有眼色的停了话头。
“失礼了。”贾赦摆手,让他稍安勿躁,又让小厮请人往花厅去,“我送你。”
这
向季云连忙推辞。
贾赦坚持送他到门口,见他上车这才罢了。
求见贾赦的不止一人,是十几个大书肆的掌柜。
“各位掌柜久等,今日联袂而来是为了”贾赦换了身衣裳,不疾不徐走进大厅。
没想到贾公子真的坑接见他们,一时有些反应不及。长亭书肆的林掌柜最为年长,他右手一抬一压,对着上首的贾赦道“冒昧求见,还望贾大人恕罪。”
“都坐着说罢,来人上茶。”各个都比他年长,贾赦可不能让人久站。
众人见他客气,心中大定。
“今日求见却是有事相求。因着您书肆源源不断的话本,京城所有书肆皆都沾光。我们几位掌柜应小书肆所求,想着将此事发扬开来,如商家会馆那般。此事因您而起,所以,您看着拿个主意如何。”林掌柜摩挲着扳指,小心觑着对方神色。
大靖朝到了这一代,颇有些盛世的味道。太平享安乐,肚子一旦填饱,精神食粮迫在眉睫。昆曲京剧盛行,话本更是供不应求。谁家推陈出新,那就赚的盆满钵满。
市面上左右是那些才子佳人妖精报恩,几百年来,大家都看腻了。
自从贾赦入翰林院,陪俩老的时间锐减。老人最怕孤单,老爷子还能游山玩水,老太太至多只能去寺庙烧香拜佛。恰好手底下有个书肆,指着抄书温饱的学子多不胜数。他苦思冥想,决定在闲暇的时候写大纲,内容扩充由学子扩充。
俩老越喜欢,他给的银钱就越高。久而久之,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学子加入书肆。无心插柳,俩老开心之余,书肆也赚到了钱。
一个产业的兴起,惠泽的绝不会是一个人。连带的,整个京城兴起画本之风。
书肆的掌柜尝到了甜头,自然不肯放弃这块大肥肉。
话本虽然低级,却也不可小觑。
可是这关乎的并不是只是话本,还有朝廷。
察觉到了危机,受益人自然得找靠山。几家闻到了味道,顺藤摸瓜就找上了他。
商人触觉真敏锐。
贾赦坐在上首,看着众人脸上的表情,刮着茶沫不发一言。产业形成链条,必要时候监管,这是好事。可事情不是这么办的,他又凭什么当这个出头人。
众人看着上首少年郎,风度翩翩无可挑剔。乍一看以为是个好说话的,静默了这么一会儿才想起来,此人不是普通的少年,还是贾家的小侯爷。
怂。林掌柜看到同行的脸色,心里呸了一声,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