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在大部分朝臣面前登上了那个位置,但真正的登基为帝,掌握至高的统治权利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不提这场权利交替的各种事物交接和善后事宜,真正完成这场身份的转变,还需要一个正式的登基大典。
现在的李瑜,正端坐在龙椅上,百无聊赖的看着下面的文臣们就如何举办登基大典的一些细节进行讨论,甚至声嘶力竭的争吵。
而他们家那个不孝子,竟然借口宫中初定,要照顾母亲而拒绝了上朝,每天在宫里无所事事,吃着水果喝着小酒,看着前朝末帝留下来的舞姬表演歌舞,悠闲的让人牙痒痒。
即使是对朝政有了什么想法,也是直接来告诉他,让他来跟朝臣们说。
当然,李瑜不会那么好心的按照简易的想法隐去他的功劳,而是对他大夸特夸,说他对于朝政多有天赋,如何如何心系百姓,直说得朝堂上的百官认定了现在皇帝的独子是一个明主。
但,说得再多,简易也不可能现在就帮他处理一些只有皇帝才能做决定的事,所以,李瑜他现在还是非常忙。
不过,很快这种情况就可以改变了,想到他做的某一个决定,李瑜嘴角勾起了一抹笑容,被连日来的忙碌和大臣们的争吵搅得糟糕的心情也呼啦一下变好了起来。
于是,在这严肃的朝堂之上,朝臣们还在争论着登基大典的各项仪程,而话题的主人公却正大光明的开始神游起来。
等到李瑜想完事情,注意力重新转移到了朝堂上,发现这些大臣们还在就一些小问题引经据典,争论不休,本就不多的耐心顿时消耗殆尽。
他出言打断了大臣们的讨论,沉声说道“好了,你们所争论的地方我已经了解了,现在,停下无意义的争论每一方派一个代表出来说说自己的理由,然后,由我来做决定。毕竟这个登基大典是我的,不是吗”李瑜挑了挑眉露出一个略显嘲讽的笑来。
由于尚未正式登基,李瑜并没有把自称改了。
下面的朝臣瞬间安静了下来。靠近前列的一些大臣相互之间使了一个眼色。最终,两名老大人站了出来。
一位是礼部尚书,三朝元老的余温言余老大人,另一位则是户部尚书,同样三朝元老的秦默风秦老大人。
看到这两个人站出来,李瑜不由得想到之前第一天在这里上朝的时候,那个时候他原本以为可能只有经历过之前那些事的官员、他手下的武将和一些年轻的对上个王朝还没有太大认同感的官员来参加。谁想到上朝之后才发现所有官员一个不拉的都来了,就连那些几朝老臣的老大人也没有缺席。
私下拉过去问才知道,原来他的儿子瞒着他做了这么多事,真真让人心里发软。
我儿子就是棒,李瑜喜滋滋的在心里想道。
等到他回过神来,两位大人已经开始阐述各自的理由了。
只听余老大人说道“陛下,这登基大典的礼制自古有之,之前的这许多次也不过是在礼制上增减一些东西。此次的登基大典属于一朝新立的开始,应当更加隆重才是,如此也可宣告天下,安天下百姓的心,同时也可以警示诸国,让他们知道我启国国力强大,是十分有利的。”
而身为户部尚书的秦大人则是有另一个说法“陛下,我何尝不知举办的更加盛大有好处呢,只是这国库实在是无力没有什么钱了,无法负担起这门多的花费。”
“哦,我竟不知国库已经如此空虚了吗”李瑜盯着秦老大人,拉长了语调,眼神中多有兴味。
秦老大人并未被帝王的表现吓到,继续陈述着自己的理由,顺便回答李瑜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