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时,她便将他认错了人。那时魏赦脸上的郁色和嘲弄, 她至今还记得一清二楚。
如今, 又接二连三地被人错认成宣卿,又口口声声被称是“厉鬼”,竺兰想, 便换作是自己的,也是会生气的。
她正要启唇,为魏赦辩护几句, 掌心手背却忽传来一阵暖意, 似将她整只手掌裹挟在内,竺兰怔了怔, 魏赦已阔步走出,将她拽于身后。
“魏公子”
她低低地喃喃, 有些惶恐接下来乡亲们要面临的局面。
他们只是一片好心,也不知情。
正要说话, 却听见身前魏赦那熟悉而温和的假笑, “诸位,久未回乡, 情怯十分, 没有想到家中已破败至此,实在不能住人。我与内子两人收拾不出,所以, 还要麻烦诸位乡亲搭把手。”
他顿了顿,笑道“不胜感激。”
他上前一步,乡亲们便退一步,面面相觑,惶惶不已。
花白胡子,看起来年逾古稀的老村长站了出来,仔细瞅着魏赦,上上下下地打量,费了几番思量,终还是忍不住道“你、你是宣卿你未死”
魏赦不说话,只是笑。
“这可是太好了”
当初宣卿被洪流冲走,尸骨无存。当年死于洪水之中的两岸百姓多达万人,官衙治水不利,尸位素餐,导致沿岸有上千人失踪下落不明,无人打捞,永坠水底,身饲鱼虾。谁也没见过宣卿的尸骸,起初竺兰坚持宣卿未死,她发了疯似的冲出去找,可她怀了孕,乡亲们又怕她有个闪失,或是冲撞、得罪了道上视察的狗官,出动了几人将她摁着。
一个月过去,仍是半点打捞的消息,那被洪流冲走的人,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村民们这才终于死心了,他们不顾竺兰的偏执与疯狂,私下里,为宣卿立了一个衣冠冢。
见了衣冠冢,竺兰终于死了心,再不疯不闹了。
也就是说,当初谁也不能完全地肯定,宣卿是真的死了。只是心中对他活着,也没存半分的希冀。
时隔数年,一个形貌与他肖似的男人,与竺兰一道回来,令人无不惊骇。村长见多识广,亦不相信借尸还魂之类无稽之谈,犹豫再三,问了这话出来。但若说是完全相同,也不至于,宣卿如昆山之玉,高洁君子,待人厚德,清润似墨,这位公子身上么倒是一股风流不羁的味道,多了上位者的矜贵自傲。老村长也不完全肯定,只狐疑地盯着魏赦瞧。
魏赦解下腰间鼓鼓囊囊的一包金子,“不白拿大家好处,如你们信得过你们这儿管事儿的,这点金子我给他,为乡亲们修两条路绰绰有余。”
来时那方方正正松软泥泞的水田走得真是不舒坦,早该好好整饬修葺一番了,魏赦暗暗地想。他本职便是个修路的,也算是走到哪干到哪了。
老村长犹犹豫豫看了眼两侧与身后,众人都对修路这时怀有极高的渴望,苦于村中无钱,衙门又照顾不到,常年克扣,赋税又高,这修路的事儿便耽搁了几年也还未成。老村长虽怀着几分莫名和畏惧,但接了魏赦手中的金子,沉甸甸的一把,也不禁愕然。
“多谢”
身后汉子们大喜过望,喜笑颜开“开工了待我回去拿上铁锹铁铲”
乡亲们热情高炽,放下鸡鸭鱼肉,抄起家伙事儿便开干。
忙活了一个时辰,去除了蛛丝,铲平了杂草,墙角的蘑菇野草全部拔除。
魏赦让竺兰歇会儿,她见乡亲们忙前忙后过意不去,自己就在墙根处用铁铲刮苔痕,魏赦于是也坐不住了,也接了一只铁铲刮起油绿湿润的青苔。
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