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章(1/3)
    五姓村, 地广人稀。

    这边家家户户之间不光隔得老远, 还会有不同程度的坡度, 间或还会有大石头或是百年老树挡一挡。

    但兄弟或是父子之间总是离得近便些, 比如孙老大与孙老二之间, 就只隔了不过二百米。

    这二百米,是属于孙老大与孙老二的自留地范围。

    孙老二那边的一百米用简单的篱笆墙一围,在里头住些蔬菜瓜果, 可孙老大这一边便是杂草丛生, 只能在里头摘些野菜吃。

    前些年,孙老大不是病着吗

    瞧瞧

    自从孙老大能下地干点轻省的活儿开始, 便带着三岁的孙木兰将自家的自留地, 清理出来。

    不光是种上一垄垄不同的蔬菜瓜果,还种上了一些红薯土豆棉花等, 还将自家圈了一个篱笆墙,是用大青山那半人高的树枝杈圈的,当圈到大门口时。

    孙木兰便用奶声奶气的娃娃音说道“爹爹,爹爹,给我在这里搭个小土屋。不要大炕, 我要像小念念那般睡小木床。爹爹,爹爹, 好不好吗还要还要在小床下头挖小洞,像老鼠那样,藏些粮食在下头的洞里,好不好”她是知道爹爹与大哥在后面茅厕与柴堆边上分别又挖了个小地窖。

    所谓狡兔三窟, 还得再分散开来,不知道是哪个小媳妇回柳家庄娘家时说了一嘴,那个改名为卓福儿的大哥他亲娘,又不要脸的回五姓村开始走动起来,先去孙老二家给大祖二祖做媒,还一做就成功了。

    没有聘礼也没有嫁妆,新娘都是十七八岁的大姑娘,三家人商量好日子,两个新嫁娘,各自提着一个旧包裹,跟着媒人卓福儿就来了五姓村。

    以往五姓村又贫穷又偏僻,村里很少与外村的人说亲,有几户人家,还都是名声不好或是身体残疾的姑娘,嫁给五姓村年龄颇大的单身汉子。

    听说柳家庄五万斤粮食,被人民公社几名干事带着枪,开着几辆拖拉机,运了好几回才运完。

    柳家庄是个大村子呢,比起五姓村,那可不光光是村子平坦些,土地肥沃些,交通便利,离河水更近些那么简单。

    关键是柳家庄的人口。

    比起五姓村的多了三倍有余,近五百号村民呢,更是没有一个因为上大青山打猎而缺胳膊少腿的汉子,光是青壮年汉子就有一百个呢。

    柳家庄联合了附近两个差不多大的村子,就成立了一个生产大队,全村还分成了四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平均约为二十几户人家的规模。

    还有,还有那个生产大队附近开办了个什么农村供销社,用鸡蛋拿去换点零碎可方便呢。

    还说,还说要在三个村子中间,建个小学呢。

    别的不讲,单单说每个村的当兵名额,柳家庄每年为了当兵名额抢来抢去的,可是五姓村却是推来推去的,还是史村长拍板一个姓一个姓的轮着来,有男丁的人家,轮换着来。

    “成。小土屋嘛,可以,给你大哥也起两间土屋,就在后头。”孙老大乐呵呵的道。

    是得分散放粮食,特别是细粮。

    那个改嫁的女人还让兄弟婆娘带话,要抬走那个四角老木方柜,呸,他当时就说一游他娘死都死了,就不卖她留下的那方柜,给孩子留个念想。

    这话把那个泼辣弟妹说得目瞪口呆,讪讪的离开了。

    可是,没过两天,那老木方柜就凭空消失了。

    还好里头放着的旧棉被旧棉袄什么的东西,都被取出来,扔在了炕头上这能是被谁搬走的,搬去哪里去了

    还不是那个改嫁的女人偷走了呗。

    当时他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