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目前只在一线警察之中的普及是成功的,所以这些发送到各个基层的视频,被大家翻来覆去的查看。
“我觉得可能和我们之前的案件分析有关。”
首先, 是一部分从多若形象下手的支持者,他们认为虽然视频之前的主讲人是老警官居多, 但是随着警务系统的升级、全国联网协作之类的推进,警察们也是看过很多法学教授的课程,或者围着一些有关犯罪分析纪录片来学习的。
有的时候, 还会出镜一些技术人员, 手把手教警察们一些内部系统的使用, 都是一些比较年轻的面孔。
这么想来,多若年轻但照稿子读的形象,也不算太突出,万一人家是这个案子研究方向的学者呢
之前还有个十三岁的小天才过来,给他们将社会学分析下的人口流动及犯罪特征呢
反驳这个观点的则是默默拿出了多若其他的视频, 在里面也有一些身份角色和警察类似的职业,可是多若的视频却没有取得什么好的效果。
然后, 又有一部从警察这个职业的特殊性考虑,一线警察是最容易和违法犯罪人员打交道的, 他们眼中可没有什么男女老少之分, 有的时候, 老警察还越会愈发警惕老弱群体,毕竟他们极有可能是犯罪分子的协助者。
尤其是一线的警察,在工作之中绝对不会看脸识人,有的时候反而会更加关注一些孕妇、儿童和年迈老人这样的群体,也算是另一种角度的人人平等了。
虽然说警察队伍之中女警察比较少,很多还都不是跑外勤的,但是按照国内警校招收的标准,很多女警察都是一个顶俩,完美达到标准才可以脱颖而出拿到名额的。
不说别的,真的对峙起来,女警察也不见得输。
不管别人怎么说出警第一线的都是男同胞,但实际上,警察群体之中的女警察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一些有贩毒威胁之类的边境地区,女警察更是岗哨和检查的主力。
国内的第一批女警察,也是因为出现了很多女毒枭而产生的,可是众所周知的知识点。
当然,这个观点也有反驳者,警察群体也是有好有坏,说不定有些人在外就是尽职尽责,在家就是喝酒揍人,内心不知道多么轻蔑所谓的警花,转头就骂这女的肯定是卖上来的。
最后彼此一争论,大家只能得到一个折中和妥协的答案。
那就是凡是有被恶意催化者误伤威胁的警察,肯定都是任务之中很勇敢,敢往前冲的那种,他们对多若的正面印象也不错,所以才会成功触发被保护的buff。
抽烟喝酒还说不定拿回扣的个别败类,是不可能冲去一线的,所以哪怕没有受到多若的buff保护,也没有在最后的数据之中体现出来。
所以,问题又回到了,只有对方值得,并且满足条件,可能才可以借住多若buff的保护。
这其中也不是没有领导来找多若谈谈,在推广数据反应不理想之后,多若的积极性明显大打折扣,连平时不怕辛苦到处逮一些夜里行凶的家伙都做的少了。
整个人,蔫兮兮的。
多若算是被很多人陪着长大的,不到十岁的时候来特事处,见谁都喊叔叔阿姨,哥哥姐姐,过了这么些年,大家的感情处的也比较好,这就让一些新进来的工作人员挺纳闷的。
所以,这些天来和多若说话的,也有一些不算太熟悉的工作人员,说的话自然也少了几分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