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 122 章(1/4)
    古代因为肥力不够,并没有种两季稻的习惯,一般都是种一季稻,养一季田,田养肥了,来年再种,不然地里肥力不够,即使种了两季,来年收成也会减产,相当于事倍功半了。

    荆楚之地四月中遭遇霜灾,霜灾彻底过去已经是四月底,五月初,此时再开始稻谷育芽,此时六月,秧苗郁郁青青,再度到了插秧的时候了。

    此时播种,要收获,起码得九月底,十月初。

    十月初,天已经冷了,即使收获了稻子,也不知道有没有足够的阳光,将稻谷晒干,尤其是他们潭州,地处江南,每年到梅雨季节和秋冬季节时,雨水繁多。

    但是没办法,谁都没有想到会在四月中,秧苗转青的时候,会有一场霜冻之害,那时候立刻给稻谷育芽,也种不成中稻,只能种晚稻了。

    戚阳朔领着三十人起马往潭州赶。

    原本他们这样的小兵,是没有资格全部骑马的,但澧阳距离潭州步行要三日多才能到,骑马不过一日路程,澧阳太守便是让他赶这个时间差,在其它商队都还未到之时,赶紧收购,越多越好。

    一路全都是顶着夏日烈阳,在田里插秧的人。

    夏季昼长夜短,饶是戚阳朔一行人拼命赶路,到潭州境地时,也已经是傍晚,田间农忙之人还在拼命忙碌,他们期待早一日将秧苗插入田里,秧苗就能早一日生长。

    他们偶尔解开秧把的时候,还会抬头望望天,看着将要下山的太晚,插秧的动作越发快了,像是与时间赛跑一般。

    尤其傍晚暑气下降,较为凉爽,更是农忙的好时机,累的狠了,饿的狠了,就勒紧裤腰带。

    老人、妇人、孩子,都在田里忙活。

    往年他们都怕太阳晒,此时地里老农都恨不能太阳越晒越好,晒的时间越长越好,只求冬季晚些过来。

    “至少让我们把谷子都收了啊”

    澧阳太守也是如此做想。

    荆楚各地去潭州收购土豆种,不过以防万一罢了。

    若谷子真来不及收,或是收上来干不了,发了芽,至少有这高产的土豆,治下百姓还有两分希望熬到来年春季。

    戚阳朔到达潭州天色已晚,潭州城城门已关,身下马儿早已累的不愿再动,他将身下马交给下面士兵,赶紧喂水和草料,自己领着部分人,去田地间,打着火把努力插秧的农人们打听消息。

    戚阳朔尚未开口,与他并肩而行的男子就嗓门大的开口“老丈,听说潭州出了一种亩产千斤的土豆,属实否”

    一听说是来打听土豆的,这些农户又不傻,都不说话。

    男子见他们不回答,以为是听不懂,又大声问了一句。

    老农们已经埋头插秧,有被问烦了的,就极不耐烦的摆了下手“不知道,不知道。”

    潭州城周边的良田,全都是城中大户家的,这些老农也不过是庄子中的佃农,如果晚稻收不及,发了芽,就指望靠着土豆渡过今年冬季呢,这些人这样直接的跟他们打听土豆,肯定是打他们土豆的主意,顿时对这些人防备起来。

    男子问不出什么,立刻皱起眉头,脸色很不好看的问他身边的黑面少年“戚校尉,这下怎么办”

    他们这些人,哪个不是在澧阳军州待了数载,剿过匪,杀过敌,而今他们都还是一区区黔首小卒,戚阳朔年不过十九,不到弱冠,到来澧阳军州才半年,就已经升为仁勇校尉,还成为他们这一行人之首,受他指挥,这些人岂会服气

    之前路上戚阳朔已然吩咐,说到了潭州城后,他带领几人去城中打听,这个男子领几人去潭州周边农家打听,这个男子开口就把他们目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