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农家科举日常科(5)(1/8)
    段家全家进行了新的阶段。

    代称为全家求学。

    一开始, 段奶奶还只决定让段大伯娘和段爷爷一起跟着孩子们念书, 但是后来, 她突然觉得这样不行, 要进步, 应该全家一起进步。

    何况家里一共就只有四个儿子, 最小的那个离得远她管不着,但剩下的三个儿子可是都娶妻了的。

    虽然说儿子都是他们带大的,理应也是什么都听从他们的安排,但若是只让段大伯娘一个人读书识字, 让她一个人聪明起来,那不就是让她这一房富裕起来吗

    虽说有孩子在学,可孩子学怎么比得上大人。

    没错,在段奶奶眼中, 大人的学习能力应该要强于小孩子的。

    这么想, 大人的四肢都比小孩子大,头也比小孩子大,就连活的岁数都比小孩子大, 那自然是他们要比小孩子的学习能力要强。

    如此如此这样一想的段奶奶觉得没什么毛病,为了全家一起发财, 她下午就又改了主意, 决定让全家一起努力学习。

    反正一头羊赶着也是赶, 一群羊赶着也是赶,总是差不离的。

    至于她自己,反正她比较笨, 年纪也大了,眼睛也看不清,又有他爷在,她就不用学了。

    段奶奶还特别机智的决定让全家人在做饭的这个时间段学习,而她,就辛苦一下自己,牺牲自己的学习时间去做饭。

    正好青恩之前才说他们家既然有了钱,也有了营生,就不必像是之前那样一天两餐饭,日后可以早中晚都吃饭。

    这样的话,家里就可以在早中晚看书学习。

    越想越觉得这么安排刚刚好,段奶奶下午就迫不及待的告诉了家人自己的想法,然后开开心心带着四个孙子一道出了门,要去拜访回来的夫子。

    而段家全家人,就只能哭丧着一张脸,看着老太太和家里的四个小孩子离去的背影。

    在村里办了个学堂的夫子姓林,是个秀才,据说他之前也是年轻的时候一考就中,结果没想到后来家中老父去世,他守了三年的孝,再去考,就怎么考都不中了。

    之后又这样折腾了几十年,弄的家里一贫如洗,上京赶考的费用也没了,家里妻子又累的生了病,这才没再继续考下去,老老实实回来做学堂。

    按理说他应该去镇上或者是城里这样的地方做学堂,但这些地方之前都有了学堂,他也不好去跟人家抢学生,思来想去,就落户在了段家村子里。

    村子虽然小,愿意让自家孩子来上学的孩子也少,但段家村好就好在山清水秀,而且周围大大小小十几个村子。

    如果从地图上来看的话,就是周围的村子们构成了一个圆,而段家村就在圆的中心。

    将学堂坐落在这里,地皮也不贵,也受人尊敬,还方便周围村子将孩子送来学习,束脩加起来竟也不比镇上少多少。

    对此,之前本来只是想要糊口有口饭吃的林秀才很满足,手上宽裕了,又和妻子只有一个女儿,女儿还嫁出去了,他也就开始关注起那些家贫有上学之心但却无钱读书的学生。

    比如段家的段青恩。

    这孩子认真懂事,天赋也不错,又有一颗上学之心,就算是无钱交束脩,也会天天趴在学堂边上看林秀才讲课,之后又在沙子上写字。

    是个好苗子。

    林先生自己只中了个秀才,却也不是没有野心的,他虽这辈子都科考无望了,但他教出来的学生却可以,若是他的学生能考上举人,甚至是进士,那这辈子也算是没白活。

    于是林先生自掏腰包,不光免了段青恩的束脩,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