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经常突然发布最新研究成果,终结不少人努力的方向, 甚至改写当时广为人知的基础论调, 给出更为准确的研究结论。
而且, 邵炼跨界速度比想象更快, 只要和人工智能沾边的研究方向,他都能精准证伪证实,成为新一轮观点的掌旗者。
大有走别人的路,让人无路可走的架势。
国际期刊对他又爱又恨。
爱, 发表的理论观点新奇、准确, 具有突破性, 引领科研新方向。
恨, 他怎么不投我们家期刊,一定要投scs, 约稿都约不到的
风靡美国的天才,数次登上顶尖期刊scs, 引发了不少人对“中国”这个词汇的讨论和探究。
中国没有科技,中国没有天才, 中国没有研究的各种歧视论断, 都在邵炼横空出世之后,戛然而止。
取而代之的言论是邵炼应该在科研的天堂, 发挥自己的全部才能。
结果, 邵炼走了, 并且带着他具有统治地位的研究能力, 消失在这个世界。
如果不是那些期刊论文,他仿佛没有存在过。
索罗斯捧着那篇邵炼作为通讯作者的太阳能论文,赶到大学阶梯教室。
梅拉德教授正在讲述能量最低原理,见他进来,眼神都要杀人。
他攥紧了打印稿,鼓足勇气缩在教室最后一排,安慰自己这次一定没问题。
梅拉德教授说下课,果然见到自己不得意门生,带着一叠资料冲了下来。
“又是什么”梅拉德教授收拾电脑,漫不经心的问。
“太阳能。”索罗斯立刻回答,拿出那叠稿子,“是中国的研究员模拟的太阳能转换技术,光电转换效率能达到60。”
梅拉德教授目不斜视,提起电脑就走,“中国我更希望你手上能够收到英国费斯卡实验室的漏斗论文,那才是我想看到的太阳能转换技术。”
“老师可这是威廉邵指导的太阳能技术。”
“你说谁”梅拉德教授皱着眉,难以置信的看他。
“威廉邵,ian shao,您看,他是通讯作者”
对中国太阳能技术不抱幻想的梅拉德,随手将电脑扔在身边的课桌上,接过那一堆稿纸。
他动作有些急切,但又心怀困惑。
熟悉的名字太久没听到了,以至于他都怀疑自己听错了音调。
然而,论文通讯作者的位置,明明白白的写着那个名字。
邵炼。
梅拉德教授许多年没有在任何的期刊、杂志、网络上见过这个名字。
此时重现看到这些熟悉的字母,拼起来的名字,心里竟然升起了一丝怀念。
邵炼作为通讯作者的论文,基本等同于邵炼的成果。
梅拉德教授一目十行,翻着论文,准备看看邵炼这些年都在研究些什么。
然而,没翻两页,他看到那一套复杂的能耗模型,愣住了。
“开会,马上。”梅拉德教授收起论文,提着电脑往外走,“索罗斯,把这份论文再打十份给我。”
索罗斯受宠若惊。
要知道,他毕业以后已经六七年没有踏入过梅拉德能源研究所了。
所里人才济济,全是能源研究方向的精英,博士级别以下,连帮忙搬东西、打扫实验室的资格都没有。
现在,他坐在梅拉德能源研究所会议室的一角,成为了列席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