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文艺青年(2年)(1/6)
    原主的这些小打小闹, 不光是得了点纪念品, 还有村子里的重视呢。

    村干部去乡里开会,一说起福来村, 大家都没啥印象,但一说起那个写什么什么全村老小奔小康的稿子,哦,大伙就想起了, 是那个笔名叫新城的小伙吧那可是个笔杆子, 原来他写的是你们村啊

    本来原主混在青年堆里,他也不是什么大城市来的, 长得最好看的不是他, 满口标准的普通话也不是他,见世面最多的更不是他

    但因为有了这个爱好,他就在一干村里小青年中脱颖而出了。

    好处是肯定有的, 比如说安排活的时候,大队干部会给他安排些轻省的活儿。

    谁家想要写个信啊啥的, 首选就是叫原主。

    本来这活只要会认字写字的人都行啊, 但谁让原主有了点小名气呢

    原主在乡里扬名之后,尝到了好处,就把眼光放到了县里市里。

    果然工夫不负苦心人,原主写的东西,也开始在县报和市报上刊登了

    能在这些地方上刊登自己的文章,哪怕是不起眼的豆腐块,那也是特别光荣和长脸的事儿啊

    更不用说还有一块两块的稿酬呢

    原主得到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鼓励之后, 目光放得更加长远了。

    花费了四个月写出的一部中篇,用了崭新的稿纸,最好的一支钢笔誊写的工工整整,特意在去县里开会的时候请了一天的假,就去了省城xx日报社,专门去投稿的。

    这年头通信落后,电子邮件是想都不用想,全靠慢悠悠的邮政。

    但寄过去的稿件一大沓子,光抄写一遍那都是好几天的工夫,有时候寄到了出版社或者报社,人家看过了不打算采用,也不会退原稿,作者想再投其它家,那费的工夫可想而知完全不能跟几十年后比的。

    原主投完稿回到村里,那牵肠挂肚,茶饭不思啊。

    就今天,他去上工,队长给他分了个特别轻省的活儿,让他去仓库那边计工分。

    他计着计着工分,突然间,有人从乡里回来,带回来全村的信件,其中就有他的

    信封上的发信单位,那可是xx报社啊

    那会儿的农村,要知道个最新政策,国内新闻啊啥的都得听广播,看报纸,就他们这边远山村,县上的报社记者来了那都得当个大干部热情接待,更不用说省报社了当然了,他们这小破村也从来没有省报的人来过就是了。

    但现在,那个笔杆子宋城,居然能认识省报社的人,还跟他们通信了

    于是纷纷热情地上来围观,想要知道省报社的同志都给宋城写了点啥

    原身则是忍着激动,拆开了那封信。

    颤抖着手读到一半,原身原地跳起来,大叫一声,就翻了白眼。

    那还有什么说的,村民们赶紧七手八脚地把原身给扶了起来。

    一摸还有气儿,有人说是吓着了,有人说是饿晕了,原身的对象小铃则哭着去找村里的赤脚医生同贵。其他的人把原身给抬到了他的住处。

    再看那封信,可不把人吓了一跳。

    我滴个乖乖,宋城这小伙子可了不得了

    他写的被省报给录用了还有一张十块钱的汇款单呢

    怪不得宋城给激动得晕过去了呢,这要是落到谁头上,谁不晕啊

    这可是山沟沟里出了个大秀才,这小村怕是留不住他了啊

    宋城坐在炕上,回忆着原主的故事,只觉得阵阵无语。

    原主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