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13、第一百1一十三章(4/7)
说,但是话里话外显然受了他妈妈不小的影响,他妈妈也是一个名人,差点就被当做一个典型来采访表彰了,后来据说是他妈妈不想太张扬才作罢,说出来确实让人很佩服。

    他家四个兄弟,四个兄弟都考上了名牌大学,三个就在他们首都大学,你说这厉不厉害

    更厉害的是他们的出身,就是普普通通的乡下人,唯一不普通的就是他们爸爸是个烈士,可以想象,没有唯一的一个壮劳力家里的生活会过得多么困难,这给他们增添了不少色彩,在这样的家庭他们都能培养成这样,他们妈妈肯定居功至伟,据说他妈妈是小学老师,应该是一名很出色的老师,是他们学习上的引路人,后来,有下放的文老师帮忙教导,但那也无法抹去他们妈妈的功劳。

    现在,他对她的妈妈更好奇了。

    张卫国看他这样,就说到时候有机会了,邀请他去他妈妈那里看一看。

    他没有隐瞒的意思,平时不会主动说,涉及到了不会特意隐瞒。

    他表现得很坦荡,不觉得这是什么不方便告诉别人的事情。

    这是国家号召的呀,他们跟着国家的方针走,还能有错吗

    听到张卫国这么说,严路没推辞,他想见一见。

    何止是他想见,唐科平也想去采访一下,她在那边待了这么久,还做出了一番成绩,从正式设立特区的时候就来了这里,肯定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他就找了张卫国“等到了那里,到时候你跟你妈妈说一下,我们想跟她请教一些问题,帮我们问问方不方便。”

    深圳被他们放到了行程的最后一个。

    他们先去了珠海。

    分成两队,然后就被这里的成绩给镇住了,他们多少看了一些之前照片和文字描述,知道之前这里是什么模样,现在呢,人,很多人,他们说着不同的语言,用普通话、粤语、肢体语言等等一切交流方式来交流。

    路面平坦宽敞,旁边伫立着一间间的工厂。

    他们去厂区,一个个穿着厂服、面貌统一的工厂员工在出没。

    他们去了高楼,这里穿着衬衫、穿着西裤,早上踩着锃亮的皮鞋的人多了。

    无一例外,各个都很充实,忙忙碌碌。

    他们也去了正在建设厂房的工地,许多男子光着膀子在那里挥洒汗水,经过他们的手,很快这里又会变成敞亮的厂房或者是写字楼。

    原先的黄泥路,净整洁的水泥路、柏油路代替。

    宽敞又平坦。

    在这样的路上骑自行车,特别愉快。

    而且这里原本的居民脸上的笑容也格外的灿烂。

    他们随意挑选了一个在门口劈柴的老汉,说想要讨一碗水喝,他很干脆的就迎了他们进去,然后就交流上了。

    老汉不会说普通话,南方出生的张卫国就承担了交流的重任。

    听着翻译的话,他们五个人同时也仔细打量这里,看到他们打量,夸赞这屋子敞亮,老汉很自豪,张卫国一句句的翻译他的话“这房子是今年新建的,本来家里攒不够起新房子的钱,不过后来这里不是成立特区了吗来了好多人,我两个儿子都去找活了,他们两个长得有一把子力气,就去工地上干活,一个月有二三十。”

    “后来,我孙子儿媳妇都出去找活了,就农忙的时候回来帮衬,其余时间都在厂里干活,没多久就攒够了钱,起了这房子。”

    说起这个,老汉是十分骄傲的,也愿意多说一些。

    其他人听着,默默的在脑海里计算,唐科平“有那么多工厂招工吗都能找到工作”

    老汉“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