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六十五章(1/3)
    在与陆辞离别后, 狄青情绪低落了数日,便加倍投入到了秦州的政务中。
    自滕宗谅被调走后, 秦州知州的职位就因朝中迟迟未决、而处于一直空悬的状态。
    尽管如此,狄青身为通判,也不可独断除小事或急务当立作决断外,但凡可推延些的事务, 他都得署上自己名姓后, 先封存起来,等新知州来到任上, 再由其一一进行批阅。
    由于李元昊在一年多前, 才遭吐蕃与大宋联军重创, 而一晃眼的功夫, 最不适宜出兵的严冬即将到来, 秦州城上下便也由起初的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到后来逐渐放松, 最后变得习以为常了。
    轻松的氛围,却始终只存在与百姓之间就如朝中三令五申的那般, 狄青丝毫不曾松懈, 始终争分夺秒地整饬着军务,整个秦州, 也就处于外松内紧的稳定状态。
    在这方面,他原本有张亢可用,不必凡事亲至。
    然因秦州面临的威胁相对较低,张亢被临时征调至邠州去, 辅佐身体状况起起伏伏的其知州曹玮将军去了。
    仗着尚未完全平复的夏国入侵的这一由头,宋廷可理直气壮地驳回辽国的抗议,狄青亦可光明正大地组织人马,拉兵寻匠,抢修破败不堪的沿线据点。
    同时,狄青也不曾忘了严加盯梢查看,严防商贾为谋求私利、将战略物资运送去夏国去。
    修复沿途据点的意义,显然不只在于防备北边野心勃勃的辽国,还有随时可能反戈一击的盟友吐蕃,以及时刻准备卷土重来的夏国。
    狄青如今虽是文职,却因前些年的军营生活和猎户日子,除在个人细节上讲究些,始终过得更像个舞刀弄斧的武官,全然没有好咬文嚼字、斯文秀气的模样。
    每当他戴着青铜面具,到兵营里巡视时,总有些胆子大的、曾与他同吃住的兵士一脸稀奇,还私下里笑着冲这位毫无架子的狄通判打招呼,问候几句。
    在他们看来,狄青不过跟着陆节度去了趟京城,回来就摇身一变,由个无名小将成了舞文弄墨的堂堂通判实在是太稀罕了。
    文武双全的俊杰,史书上虽有不少记载,但在这边防军里摸爬打滚那么些年,他们哪会不知两者兼顾的难度
    将门出身的曹玮将军,多年来战功赫赫,是公认的深有谋略,也无法做到真正下场与那些个满口之乎者也的文人一道作文,最后还得个魁首呀
    人有所长,必有所短。似狄青这般武艺逸群的,真正读懂背诵几本兵书,写得一些还算入目的文章,这就顶天去了,怎正儿八经去考科举,还考出个名堂来了
    一想到曾跟这么一位不得了的人物同起同居,一道训练多年,他们心里油然生出几分与有荣焉,比起不切实际的羡慕,更多还是感到骄傲、觉十足长脸。
    万胜营的兵士们,相比之下见识要多上不少,加上曾与狄青近上许多,总体没那么惊讶。
    他们多是武官家族子弟,打小不论是受父母逼迫也好,耳濡目染也罢,总归是念过一些书的。
    家中子弟,也有弃武从文、下场赴考者,尽管远不及狄青摘得魁首来得亮眼,但偶也有雀屏中选者,并非那般罕见。
    令别人津津乐道的狄青出身为寻常农家、这下可蜕变成了凤凰这点,更让他们不以为然。
    出身归出身,但也不看看,狄青打小就被带在哪个身边,受的是谁的指点
    要论天下才气,怕还真没几个能比得上连夺三元,身边常伴知己无数的陆辞的
    更有说酸话者,忍不住私下嘀咕陆辞曾任两回主考,又深得帝心,加上狄青前些年攒下未报的战绩,如此得天独厚陆辞固然不敢在众目睽睽下做出徇私透题之举,然人心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